专访最高法刑三庭庭长陈鸿翔:从严打击利用AI“换脸”“变声”的新型网络诈骗
2024-03-05 16:47:12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作者:郑雪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高发频发,同时呈现集团化、跨境化、链条化、产业化态势,严重影响公众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也有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诈骗,“眼见为实”被打破。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刻不容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相关内容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陈鸿翔。

  陈鸿翔指出,2024年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做好依法审理以“有效清存量”,持续做实“能动司法”以“有力遏增量”。他表示,今年大批涉缅北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将被起诉至法院,人民法院将坚持严格依法办案,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加大追赃挽损力度。

  此外,陈鸿翔表示,人民法院一贯从严打击利用AI“换脸”“变声”的新型网络诈骗。对利用深度合成等技术实施犯罪的,将依法严惩。

图片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长陈鸿翔 | 受访者供图

  2023年一审审结电诈案3.1万余件

  21世纪:去年以来,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的深入,在刑事打击方面,人民法院取得哪些成绩?

  陈鸿翔: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依法从严惩处、全链条纵深打击,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3.1万余件,判处被告人6.4万余名,案件数和被告人数同比分别上升48.36%、38.64%。

  去年9月,针对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形势、新特点,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点工作推进会,分析形势任务,部署工作要求,确保打击治理工作纵深推进,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

  在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做实“抓末端、治已病”的同时,人民法院注重延伸审判职能,抓实典型案例发布、司法建议制发、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赋能诉源治理、社会治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共治合力,切实践行“抓前端、治未病”。

  最高人民法院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司法治理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着力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积极推动出台相关司法规范性文件,不断强化法律支撑。

  21世纪:未来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如何开展?

  陈鸿翔: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整治”作为2024年政法领域重点工作之一,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做好依法审理以“有效清存量”,持续做实“能动司法”以“有力遏增量”,围绕打击治理目标主动发力、精准发力,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新格局。

  去年以来,政法机关集中打击涉缅北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成效显著,一大批电诈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今年大批案件将被起诉至法院,人民法院将坚持严格依法办案,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坚决震慑遏制犯罪。

  治罪与治理并重

  21世纪:当前,帮信罪案件数量仍在高位运行,不少涉及未成年人和高校学生,相关案件审判过程中秉持何种理念?

  陈鸿翔:当前帮信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大量年轻人群体涉案。不少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经受不住诱惑、拉拢而陷入犯罪泥潭。据调研反映,此类群体中绝大多数人员是出售、出租“两卡”(手机卡、银行卡)的“卡农”,充当电信网络诈骗等上游犯罪的“工具人”。

  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秉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通过严格依法定罪、不枉不纵量刑实现精准的刑事治罪效果,通过准确体现政策、延伸审判职能达成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对于涉案的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综合考虑其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社会危害程度、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情节,依法从轻、减轻、免予刑事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作为犯罪处理的,积极推动做好行刑衔接工作。

  21世纪:在您看来,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上述群体涉案?

  陈鸿翔: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群体涉案,不仅影响其自身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效预防此类群体涉罪,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注重通过“送法进校园”、制作法治宣传短视频、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自觉警惕、抵制“高薪招聘”“一本万利”等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管控能力。

  二是积极推动形成治理合力。帮信犯罪成因复杂,预防犯罪工作难点多,堵点密,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多措并举全力挤压犯罪的生存空间。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指导各级人民法院注重审判职能延伸,会同教育部门、学校等共同做好预防犯罪教育工作,以司法建议、工作会商等方式会同工信、金融、网信等行业监管部门加强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监督、引导,推动完善行业治理,堵塞管理漏洞,铲除犯罪滋生土壤。

  三是持续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等上游犯罪的打击力度。人民法院将继续注重前端治理,坚决依法从严惩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电信网络诈骗等关联上游犯罪,尽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阻断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群体落入帮信罪陷阱。

  从严打击AI“换脸”“变声”诈骗

  21世纪: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当下出现不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换声、换脸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对于此类案件如何予以打击?

  陈鸿翔: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深度合成等人工智能技术“换脸”“变声”,实施新型网络诈骗。这种手段欺骗性更强,犯罪往往易于得逞,相关案件日益多发。

  此类犯罪识别难、危害大,人民法院一贯坚持从严打击,如2023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对“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的情形予以从重处罚。

  聚焦新型电信网络犯罪,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对利用深度合成等技术实施犯罪的,依法严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除刑事打击外,人民法院还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调研,推动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规范管理,遏制人工智能技术的非法利用,助力斩断犯罪链条。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