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如我在诉”意识办案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2024-03-22 08:59: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晓芬
 

  我们要以公正裁判形成情感共鸣,直面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回应社会生活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主动担当顺民意、解民忧。要以公正裁判引领价值认同,把裁判的道理、理念规则,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本利益的结合点讲清楚,引领公众法治意识养成、助力法治进步、助力社会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3月15日,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对人民法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作出部署。会议要求,依法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把老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民生案。

  以“如我在诉”意识办案,就要严格依法办案,让人民群众安心。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严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从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典型案例,明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规则,到发出5号司法建议,协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加强对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引导和保障“老有所为”,再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根据实际用工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从明确“隐形加班”认定标准,让在线工作有收益,离线休息有保障,到加大拖欠薪资案件审判执行力度,帮助农民工追回21.8亿元“辛苦钱”,再到依法审理“宠物伤人”案件,明确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过去的一年里,人民法院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牢记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通过审理一件件极具争议性的具体案件、发布一个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推出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具体举措、制发一个个提出治本之策的司法建议,真正做到了让人民群众安心。

  以“如我在诉”意识办案,就要展现法治力量,让人民群众稳心。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从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到明确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身心严重损害后果,或者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等,以公诉案件追究刑事责任,再到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审结案件4.1万件6.1万人;从久久为功解决执行难,执结案件976万件,到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对46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39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再到针对涉诉信访多为重复访的情况,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推进“有信必复”……过去的一年里,人民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以“如我在诉”意识,运用法治力量治理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社会顽疾,通过推出一项项政策、办成一件件铁案、做好一次次接访,引导人民群众坚信“以民为本”才是法治社会的鲜明特色,并在潜移默化中将法治精神内植于心、外践于行,真正做到了让人民群众稳心。

  以“如我在诉”意识办案,就要传递司法温度,让人民群众暖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协同妇联等单位运用家事调查、调解等机制,联动化解婚姻纠纷,到明确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再到发布两批反家暴典型案例,对以“爱”之名家暴未成年人、离异后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予以司法规制;从确立婚前同居施暴须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规则,到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商品房已售难交付纠纷债权受偿顺序,优先保障购房群众权益,再到发出1号司法建议,推动健全合同网签备案与预告登记衔接机制等,促进做实保交楼、防纠纷……过去的一年里,人民法院善用智慧、讲究方法,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以“如我在诉”意识,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并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发布典型案例、确立司法规则、出台司法解释,用一次又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向人民群众传递着法治的温度、司法的温情,真正做到了让人民群众暖心。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与每一件民生“小案”相关联的是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人生,因此,法官办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切莫“为办案而办案”。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我们要以公正裁判形成情感共鸣,直面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回应社会生活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主动担当顺民意、解民忧。要以公正裁判引领价值认同,把裁判的道理、理念规则,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本利益的结合点讲清楚,引领公众法治意识养成、助力法治进步、助力社会发展。通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在新征程上谱写司法为民的壮美华章。

  (作者单位: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