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心扉后,孩子走出了房间
2023-01-31 10:14:0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淑雯 王梓
 

苏州园区法院与妇联等有关社会机构召开家庭教育指导推进会。范岩彦 摄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给大家留个小作业,课后要继续坚持做情绪ABC和反转练习……”近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某社区服务中心会议室内,两个小时的辅导课程结束了,会场电子屏闪烁着“家庭教育指导”这几个字。

  这次辅导,是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少年及家事综合审判庭对小雨的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以后,开展的第七次心理辅导课。短短几个月,小雨和父母的关系从剑拔弩张到和风细雨,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让法官非常欣慰。

  小雨的经历是苏州市推行家庭教育指导令制度的一个典型案例,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一个陌生女孩的来电

  “警察叔叔,我要报警,爸妈对我实施家暴!”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孩火急火燎的声音。了解到女孩的居住地和报警缘由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与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取得联系。

  充分掌握、分析相关情况后,园区法院向小雨的母亲发出了“人身保护令”,禁止其再实施家庭暴力。但法院和公安机关都觉得,一纸“人身保护令”,不足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个家庭多年来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涉及家庭暴力,还涉及家庭教育问题,所以公安机关与我们意见一致,都想寻求合适的方法,不仅能保护孩子,还能挽救这个教育观出现严重偏差的家庭。”园区法院少年及家事综合审判庭庭长孙晓芳说。

  孙晓芳详细分析了受理的一系列家暴案例:“‘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导致个别家庭对孩子实施家暴行为,对于大多数心智还没有成熟的青少年而言,这样的家庭暴力往往会形成许多心理创伤,需要外界给予指导和帮助。”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终生,有的人用终生治愈童年。针对小雨这个个案,园区法院着眼“治愈”,联合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共同发出苏州市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义务履行人接受为期6个月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走出了以“法”护苗、护家的第一步。

  “长期不当管教、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关系紧张,从这些问题家庭中走出来的青少年,消极、抑郁、叛逆等情绪总是萦绕着他们,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此后,园区法院与园区妇联经过多次探讨,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组建专家智库,邀请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老师,共同开发了为期6个月的教育指导课程,为相关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保护伞。

  去理解和尊重“少年的你”

  重新修复亲子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从举报父母家暴,到逐渐放下对母亲的抵触心理,不再歇斯底里地对抗,再到走出自己的房间,开始做作业、做家务,法官和小雨一家花了整整半年时间。

  “我还记得第一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时候,小姑娘始终低着脑袋,一句话也不说。坐在她旁边的母亲异常焦虑,情绪波动厉害,说出的话特别扎心,刻薄而冷漠。”孙晓芳回忆,紧张、渴望、迷茫和对立的复杂情绪笼罩着初次来到课堂的这对母女。

  “小雨,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你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找父母帮助呢?”

  面对老师抛出的问题,会议室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或者,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给自己减压呢?”

  “我会画画。”

  孙晓芳注意到,提到画画时,小雨的眼中突然露出了一丝光亮: “你喜欢画画?那下次上课时,可以把你的画带给我们看吗?”

  “嗯。”

  课后,法官在小会议室内继续约见了小雨的母亲。

  “刚刚你也听到了,你女儿说喜欢画画,你了解她的爱好吗?”

  “知道一点。她平时在房间里不出来,就是在画画。”说到这里,小雨的母亲轻叹了一口气,“快开学了,学费还没交,现在她就在家画画,也不去上学。”

  “她在家完全拒绝与我沟通,房门都关得紧紧的!无论我怎么敲门都没有反应!她怎么不想想我的辛苦……”母亲的情绪突然间又开始激动起来。

  “平时在家里时,你也是带着这种情绪和女儿沟通的吗?”

  小雨的母亲一时语塞。

  “通过刚刚的课程以及前期了解的情况,我们发现小雨的情绪跟你平时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一旦你情绪失控,她马上会陷入焦躁甚至抑郁。或许你应该尝试着去关注、发现她的优点,让她不再觉得自己是被否定、被指责的。”法官开导着。

  指导课程开始四个月后,有一天,孙晓芳突然接到了小雨母亲的电话:“今天女儿主动跟我说,有网络平台跟她签约了一些画的版权!”电话那头小雨的母亲难掩激动。“真的谢谢你们,当我学会放平心态,不再指责抱怨后,女儿现在已经不再关起门来了,甚至开始拖地、洗碗,这几天也主动跟我说了想暂时休学。对她想休学的原因,我也很理解。”

  “女儿最后还抱了我一下。”听到电话那头小雨母亲欣慰的声音,孙晓芳长舒了一口气。

  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设计之初,就小雨的案例,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与专业老师曾聚在一起,详细研究课程计划。因为小雨处于青春叛逆期,且在沟通中发现其受母亲情绪影响较大,法官便着重把“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乐观教养”等课程纳入指导过程。

  用制度守护“万家灯火”

  家庭不是法律的空白之地,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温柔以待。家事处理难,难的是“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难的是法律与情绪、情感的复杂纠葛。

  园区法院副院长陈建峰认为:“针对个案的家庭教育指导,解决的仅仅是个别家庭的问题。法院应当延伸司法保护的触角,完善监护侵害行为的发现机制,通过社会法治宣传、多部门的信息共享,摸排潜在线索,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开展在前端,从源头上预防家庭教育失格行为的发生。”

  基于此,园区法院在预防和教育方面开展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法院联合妇联、民政、检察、公安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关于在涉案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

  “家庭调查中,除了法官自己去实地走访,我们还会和社区基层网格员充分沟通,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庭真实状况,详细分析每个家庭的矛盾点,然后与专业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有重点地制定差异性、特色化的辅导课程。”法官助理李艳杰介绍。

  2022年6月,园区法院推出家庭教育司法“告知+承诺”机制,以口袋书的形式印制《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让更多家庭重视内部教育。与此同时,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相关案件,法院主动要求监护人签署《家庭教育主动履责承诺书》,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

  从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到开发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再到构建“告知+承诺”的预防机制,园区法院在探索中不断前行。(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