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便民 清远人民法庭的解纷实践
2023-10-31 09:03:0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彭筠童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位于笔架山省级保护区内的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公开审理一起涉嫌失火烧山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罗雯婕 摄

  山水向美,法治护航。

  今年8月,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位于笔架山省级保护区内的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公开审理一起涉嫌失火烧山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这是新时代清远法院人民法庭发展的一个缩影。

  清远市现有人民法庭25个,每年办理的案件约占全市民事案件总数的20%。仅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人民法庭承担了法院繁重的工作,真正处于“基层的基层”,也被称之为群众家门口的“法院”——

  法庭开到哪里?

  专业化布局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前端

  “我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向法官表示感谢。”

  今年3月,在佛冈县人民法院(广佛产业园)巡回审判点,某医药科技公司通过远程连线,向法官致谢。

  产业园内为何要成立巡回审判点?答案并非巧合——广佛产业园位于佛冈县汤塘镇,是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的首选地和主平台之一,产业园规划了生物医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高分子新材料、美妆日化四大产业板块,各类经济体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更高质量的司法保障。

  人民法庭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哪里有需要,它就在哪里。

  2022年7月,巡回审判点设立,有8名干警的汤塘人民法庭将司法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为快速、专业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汤塘法庭庭长杜碧丽依法判决该起服务合同纠纷,为医药科技公司追回损失和合理维权费用12.64万元。

  法庭建设如何更好地结合“高大上”的法律和“接地气”的服务?

  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城乡、地区差异,打造综合性的乡村法庭和专业化的城区法庭,实施“一法庭一品牌”工程,使人民法庭成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的最前沿。

  “出了交通事故本来就有些心烦,没想到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办理,这个平台效率真高!”今年4月,尚未办理车辆过户手续的程某,在清城区“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调解员的协助下,顺利和庞某、邓某签订调解协议,拿到了赔偿款。

  传统的交通事故处理模式节点多、耗时长,为解决纠纷,当事人要往返于公安、法院、保险公司、鉴定机构、调解组织等多个部门,整个流程下来,劳累奔波、费神跑腿,还未必有好结果。

  2019年,清城区“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成立,由源潭人民法庭负责集中审理全区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开辟线上线下联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模式,实现理赔计算、调解、鉴定、诉讼等业务的信息共享,更好更快地化解道交纠纷。成立至今,该中心共调解成功道交纠纷1596件,调解赔偿款达1.6亿元,主动履行率高达99.8%。

  从设立之初的“统筹兼顾”,到如今逐步的“术业专攻”,近年来,清远全市人民法庭通过职能调整、加挂牌子等方式,如笔架山保护区设生态保护巡回法庭,禾云人民法庭、九龙人民法庭、东陂人民法庭均加挂“旅游巡回法庭”牌子,将司法服务“搬到”群众身边,实现专业化布局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前端。

  功能怎样发挥?

  将法庭作为化解群众纠纷的“前哨站”

  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基层法官的活跃身影,但解决纠纷,不止对簿公堂这一种方式。

  如何将人民法庭作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前哨站”?

  4月12日,阳山县岭背镇司法所的法官联络站挤满了村民,被包围在他们中间的,是岭背人民法庭庭长黄萍。

  “今天就是为了来给大家解决问题的,咱们心平气和地商量,好吗?”

  25名村民受雇于岭背镇一农场从事种植。2022年6月,粤北的特大洪水影响了农场的经营收入,导致农场无钱支付村民们的劳务费19万余元。

  2022年,阳山县人民法院在全县13个乡镇设立“法官联络站”,与乡镇党委政府、司法所、基层调解组织等建立“共治平台”,由该院3个人民法庭分别负责处理辖区内法官联络站的纠纷,在必要的时候安排法官“上门”现场提供法律指导,力争在诉前疏导化解矛盾。

  基层社会治理,治理在源头,法院审判定分止争是最后落脚。

  “原来解决问题不一定要去法院打官司的。”当天,经黄萍和司法所调解员耐心调解,村民们和农场经营者对劳务费支付方式达成一致共识。

  同样的场景,随着清远全市人民法庭灵活多变的诉源治理方式,有了更多令人欣喜的解纷实践。

  ——2020年,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成立法官调解工作室,工作室发挥少数民族法官在语言沟通、风俗民情、审判经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联合当地“瑶老”和乡贤等力量共同参与纠纷化解。

  ——2021年,汤塘法庭在36个村委(社区)开展“一村一法官”,将法官工作电话、微信制作成台牌放在村委显著位置,电话沟通、上门解答、当面调处,回应群众的司法需求。

  诉源治理既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也是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方法。

  2022年,清远法院以多元化的解纷方式,将20056起纠纷在诉前成功化解,同比上升36.7%。

  特色如何体现?

  “人才+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双引擎”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超过一半的人口是瑶族,瑶语成了这里主要的沟通交流语言之一。

  “前几天刚下完雨,墙外边都是青苔,厨房里也有积水渗进去,墙上都是污迹。”

  “要是把砖墙拆了,他家的污水肯定会流到我家来的。我就不拆,他还能拿我怎样?”

  今年春天,瑶族同姓亲戚兼邻居的原、被告因房子墙体间的排水通道争得面红耳赤。

  如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为此,寨岗人民法庭开展“双语法官”队伍建设,培养熟悉当地民族语言的法官,因地施策开展多语办案。该法庭现有5名干警,4人是瑶族。

  “大家是亲戚,又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有问题好好沟通。”同为瑶族的法官沈土金用瑶语进行调解。

  调解是一项“技术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能讲一口流利的民族语言,更是调解工作的“心门钥匙”。

  无独有偶,永和人民法庭也配备了熟悉壮语、瑶语的法官、干警。

  最终这起邻里纠纷成功化解,双方当事人按照协议内容主动履行,两家的排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当乡村振兴的视角从人才转向产业时,法庭同样为乡村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东陂腊味是清远市连州地方特色食品,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产于东陂镇而得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随着东陂腊味由小作坊生产逐渐走向企业化、标准化发展,企业面临的法律问题日渐增多。2022年12月,东陂人民法庭在审理当地某腊味厂的买卖合同纠纷案时发现,该厂制定的采购合同虽已约定协议管辖,但合同中无约定送达地址等内容。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而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案件审结后,东陂法庭当即向腊味厂发出司法建议书:“在制定格式合同时,应增加送达地址条款和电子送达条款。”

  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立足清远特色资源,清远全市人民法庭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培育地区所需人才,赋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群众是否满意?

  “网上巡回法庭”便民利民

  “没想到,调解也可以这么便捷!”今年7月,家住连州市瑶安瑶族乡大营村的钱某没有想到,通过一场视频连线,他无须去40公里外的连州市人民法院,在村里便实现了庭审,完成了全部庭审程序。

  在未设人民法庭的乡镇建立“网上巡回法庭”,是清远法院方便群众诉讼做出的新动作。

  2021年以来,清新区龙颈镇、英德市连江口镇、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佛冈县龙山镇、连南县大坪镇等地,依托当地司法所、综治中心等基层治理单位,设立“网上巡回法庭”,通过“互联网+”与所属人民法庭或法院视频连线,为群众提供在线诉讼、调解、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司法服务。

  把最贴心的司法服务送给群众,清远在不断优化法庭布局、做细法庭功能的同时,加强“网上巡回法庭”建设,为群众诉求提供最便利的条件。

  离管辖法院路途远怎么办?群众可以就近选择人民法庭跨区域立案;不能到法庭参加庭审怎么办?法官把“坐堂办案”变为“上门办案”……

  “对检察院指控的事实无异议。”5月,英德市人民法院在连樟村巡回法庭开庭审理一起滥伐林木案件,并邀请当地村民旁听庭审。

  清远全市人民法庭把巡回审判作为重要载体,将法庭审理搬至田间地头、将调解工作移至农家社院,农忙时的涉农案件,当事人行动不便的赡养、抚养案件,对社会治理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案件……各类案件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结案,成为村民法治教育“公开课”。

  此外,清远全市人民法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法治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法治雨露滋润孩子们心田,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