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边疆的忠诚卫士
云南省临沧市文化传媒集团记者 毕昱
2023-12-15 15:27:4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我是一名来自临沧的记者。鲍卫忠因公牺牲后,我第一时间加入了采访报道工作。他是什么样的人?做了哪些事?为什么每次提起他,大家依然饱含深情、泪湿双眼?

  通过一次次走近他的亲人、同事和当地群众,我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永葆忠诚本色,也看到了他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始终坚守法治信仰,更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佤山干部常怀的一颗赤子之心。一个新时代边疆法官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清晰了起来。

  翻开鲍卫忠的笔记,第一页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也是鲍卫忠的初心和使命。

  2003年,鲍卫忠被派到坝尾村开展“三村”建设工作。当时与鲍卫忠一起工作的村干部回忆道:“那是一个朴素、精神的佤族小伙,总是穿着一身迷彩服、脚踩一双解放鞋,那笑眯眯的样子,让我们这些老乡们倍感亲切啊!”遇到老百姓不理解、有情绪的情况,鲍卫忠从不急躁、从不放弃,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老百姓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身影。看着村里越来越宽的道路、越变越好的生活,我知道,那个时候的鲍卫忠已经用他的行动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2005年4月,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里工整地写下“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在他心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他心里,法是无私的,但必须有温度;在他心里,执法如山,却可以春风化雨、温润如玉。

  鲍卫忠会为了一个1900块钱的案件,开着车往返山间几十公里多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只为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对还不上欠款的山里养鸡人,鲍卫忠不仅自己掏钱买土鸡,还为被执行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叫卖”,被别人调侃成为“最跨界”的执行法官。面对看病急需用钱的申请执行人,他索性自掏腰包,悄悄为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垫付执行款帮其暂渡难关。对于鲍卫忠来说,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年幼的双胞胎儿子,就连家里的购房贷款都尚未还清,他却毫不犹豫地将钱递到了当事人的手中,只因一句“人家有困难”。这个法官让申请执行人拿到了“真金白银”,让执行办案有了温度。

  面对生活窘迫、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他尽其所能地帮他们走出困境;面对申请司法救助的群众,他认真审核并第一时间上报材料;面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他牵挂在心,时常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面对边境一线吹响的抗疫号角,他主动请战奔赴一线,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村里的老支书回忆起他,哽咽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中提到的‘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鲍法官替我们先做了,他就是这样一个掏心窝子为老百姓办事、能把石头都焐热的人。”是啊,为老百姓办事,把石头焐热,鲍卫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人民至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鲍卫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胸怀为民爱民的赤诚之心,用民族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认认真真办好每一个执行案件、做好每一次司法救助,兑现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司法正义不仅体现在法条中,更体现在每个案件得到妥善解决的时刻,在每个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瞬间。即使是沉疴已久的执行难案件,他也微笑面对,用铁汉柔情融化隔阂坚冰。

  卫戍正义,忠勇执法,他用名字坐标人生;卫护佤山,忠骨遗风,他用生命践行誓言。透过鲍卫忠,我看到了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坚守在审判执行一线的新时代人民法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法治思想,履行着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神圣使命,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