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陌生人社会、“三高”城区,收案量攀升迅猛、居高不下,深圳龙华区法院大胆破局,蹚出诉源治理一条路,让共治成共识——
客从他乡来
2023-11-14 08:41:0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高倩倩
 

  都市繁忙都是客。

  初来乍到的新客小心翼翼,久居于此的老客驾轻就熟,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行色匆匆,穿梭于街巷楼宇之间,操着带有各地乡音的普通话,往来交谈,争分夺秒。

  这里是中国深圳。

  与传统意义上的“熟人社会”不同,这是一座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拔地而起的新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被称为“深漂”,大家素昧平生、关系简单,构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陌生人社会。

  河南烩面、南昌拌粉、新疆大盘鸡……马路不宽,小店一个挤一个,汇集全国特色小吃;工业园区厂房林立,每天有大量产品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居民区内熙熙攘攘,出租屋量大面广。

  这里是深圳北部的龙华区。

  与深圳金融机构众多的福田区、科创产业集聚的南山区不同,龙华是“深圳制造”大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租金便宜的“城中村”成了许多“深漂”的第一个落脚点。

  “深圳人来自天南海北,基本没什么人情关系基础,更谈不上‘乡贤五老’的说和。遇到矛盾纠纷,老百姓对法院、对法官的依赖度和信任度都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师玮也是一个“深漂”。他说,龙华区是深圳典型的“三高”城区,人口高密度、人员高流动、产业高聚集,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城区。

  身处陌生人社会、“三高”城区,龙华区法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收案量一路狂飙,人案矛盾日益突出。2020年,该院法官年人均结案数更是飙到了742件,排名全市第一。

  可就在2021年,该院新收案件数实现建院以来首次下降,2022年再降,推动辖区矛盾纠纷和案件数量出现历史性“拐点”。

  从一路飙升到持续下降,“拐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这几天走走看看,或许会找到答案。”师玮卖了一个关子。

  内部发力:未发重预防 已发强调解

  “全国女装看深圳,深圳女装看大浪。”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特色时尚小镇,目前汇聚了700多家服装及配套企业。

  龙华区法院就位于大浪时尚小镇附近。

  这一天,13位来自大浪时尚小镇的服装企业老板收到了“对门邻居”——龙华区法院的邀请,赴约参加一场“茶话会”。

  走进龙华区法院四楼会议室,法院院长、各庭室一把手悉数到场,与13位老板围桌而坐。

  “龙华区法院和各家都是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搞这个活动也是想把邻居的司法需求摸一摸,给邻居做一些服务。”

  师玮一句话让企业老板们纷纷开了腔:

  “如今电商和直播很火爆,侵权很容易发生。但网络电商多是个人开设的,隐匿性强,维权中我们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很难。”

  “我的需求是,指导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用相对低的管理成本建立和完善用人制度,避免不必要的劳动关系纠纷。”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很多企业不愿意维权,因为太难了。希望法院和有关部门打造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强化普法宣传。”

  ……

  你问我答,你说我记。茶杯起落间,老板们的疑惑得到解答,法官们也找到了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这是一场书记茶话会。

  “2022年以来,龙华区常态化开展各级书记茶话会,以喝茶聊天的方式,倾听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龙华区法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彭卫祝向记者介绍。

  在法院,书记茶话会有了更多样态:“司法问需会”“书记四长走一线”“大走访、大座谈、大起底”……2022年以来,龙华区法院累计走访企业50余家,主动收集问题需求,将大量矛盾纠纷止于未发。

  “‘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我们的书记茶话会就是学习践行‘浦江经验’的一种做法。”师玮认为,开好书记茶话会是做好诉源治理的一个抓手,“龙华区外来人口众多、产业集聚,矛盾多发。我们一直在从各方面思考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增量。”

  记者了解到,龙华区是深圳市在2017年1月7日挂牌成立的新城区,下辖观湖街道、福城街道、观澜街道、民治街道、龙华街道、大浪街道6个街道。

  同一天,龙华区法院挂牌成立。法院筹建时,以原行政区划内的龙华和观澜两个人民法庭的年均收案量之和,也就是约2万件,作为定编定额标准。

  但2018年4月2日正式收案后,随着城区发展,法院收案量一路狂飙:2019年收案33163件,2020年收案49565件。

  龙华区法院副院长景晓晶说:“案件增长速度远远超出预期,人案比失衡严重,法官人均结案数长期位居全市法院前列。这种情况下,诉源治理不仅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成为龙华区法院紧迫的现实需要。”

  2021年初,龙华区法院成立诉源治理工作小组,2021年底升级为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根据工作需要常设诉源治理工作办公室。领导力量不断加强的背后,透露出龙华区法院对诉源治理的日益重视,也彰显着做好这项工作的不懈决心。

  该院不断壮大调解力量,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提升其调解能力,在诉前调解上狠下功夫,引导成讼案件当事人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

  未发重预防,已发强调解。精准的内部发力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案件增速。

  “但这些并没有让龙华区法院满足,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案矛盾,还有更多‘诗外功夫’等着你去发现。”师玮说。

  外部借力:万人成讼率考核到街道社区

  今年,观澜街道在龙华区出了名。

  走进龙华区委大院,一楼大厅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区重点工作进展、排名等信息。其中,有一页信息,让观澜街道的领导班子每次看到都会红红脸、出出汗——2023年8月龙华区各街道万人成讼率,观澜街道排名倒数第一。

  来到观澜街道,记者见到了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陈大川。

  听说是来采访万人成讼率的,陈大川脸上有些尴尬,“其实这些年我们街道在基层治理上也作了很多努力,但外来人口流动性也强,问题太多,可能着力点还是不够到位吧!”

  陈大川向记者介绍,不久前,观澜街道收到了龙华区法院发送的一份司法建议书。“这是我们第一次收到司法建议书。两点问题,四点建议,整整4页的司法建议书,领导班子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最终形成了15页的《观澜街道关于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 压降‘万人成讼率’工作实施方案》。”

  司法建议书显示:今年1月至6月,观澜街道涉诉1157人次,万人成讼率为62.56人次/万人,为龙华辖区6个街道中最高,同比上涨11.14人次/万人,同比涨幅全区最高;社区万人成讼率持续上涨,2023年1月至6月,观澜街道下辖10个社区均高于全区万人成讼率(39.91人次/万人)……

  “司法建议书还明确了多发的纠纷类型、纠纷多发的社区,甚至具体到了成讼主体。这为我们加强诉源治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抓手。”观澜街道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司法建议书的“加持”,他们肯定下大力气把“万人成讼率”降下来。

  对于龙华区法院来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向街道发送司法建议书。

  “此前我们的司法建议书就是针对一类案件,发送给相应职能部门。今年以来,我们利用法院自有的大数据,每月对受理案件信息分析研判,形成司法建议书,发送给相应街道、社区,为基层诉源治理提供指导。”龙华区法院观澜人民法庭庭长杨志刚说。

  记者了解到,这份建议书还会同步抄送区委政法委、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和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区司法局。

  其实,早在2020年11月5日,龙华区法院就向区委政法委递交了一份请示——《关于建议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全区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报告》。

  报告写道:“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全区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各级党委、政府投入人力、物力参与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创建无讼社区,促进社会肌体的自愈与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此后,龙华区法院就此事多次请示汇报,直到2022年6月,龙华区正式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区对街道的平安建设考核。

  龙华区法院龙华人民法庭庭长蒋百友说:“从法院层面来讲,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全区考核,可以强化担当意识,落实领导责任,推动形成党委政府牵头、社会多方沟通协调、支持互动的多元化解决大格局,促使更多矛盾纠纷通过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有利于关系修复的非诉方式解决,缓解基层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

  过去几年,由于龙华区实际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人口流动频繁,旧有的万人成讼率考核出现了“躺平”就赢的现象,难以真实反映全区矛盾纠纷增长和诉源治理工作状况,考核效果大打折扣。

  “为此,龙华区法院探索符合县级行政区域实际的万人成讼率统计标准,依托法院智慧办案平台与区块数据智能底板,匹配当事人涉诉登记地址及网格登记地址,率先将万人成讼率精确到街道、社区,为精细化推动诉源治理提供数据支持。”龙华区法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王亚说。

  与此同时,龙华区法院还积极推动区委政法委在全市率先将司法确认率指标纳入考核,将诉前调解案件关键指标纳入重点检查督办事项,要求纠纷调解成功率不低于20%,调解后自动履行率不低于50%,司法确认适用率不低于50%。

  2022年,龙华区法院完成司法确认2000多件,比全市其他9个区的总量还要多。截至目前,龙华区已成功创建3个“无讼社区”、1个“无讼数字园区”。

  内外合力:构建“五调联动”工作格局

  清晨,章阁市场人潮涌动,附近居民挤在各色摊位前,认真挑选着新鲜的果蔬肉蛋,摊主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而就在一年前,这个市场的71户摊主还因商铺租赁纠纷心急如焚,集体到区政府反映情况:“商铺不到一年就无法经营,租赁押金还不给我们返还,这可怎么办?”

  章阁市场占地7000多平方米,是福城街道最大的农贸市场。面对这起人数众多、涉案金额较大且随时可能升级的重大矛盾纠纷,福城街道邀请观澜法庭、区住建局、区司法局等单位立即介入。

  认真分析案情后,法官建议将该案纳入诉前联调系统,一方面可以推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三调联动,另一方面便于司法确认,固化调解成果。

  在三调联动阶段,法官还适时提出了调解建议。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71户摊主没有想到,竟可以在原摊位继续经营,更没有想到,租赁押金这么顺利就退回来了。

  观澜法庭副庭长唐强说:“论调解,光靠法院一家的力量远远不够,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调解力量联动,才能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最优答案!”

  目前,龙华区法院坚持依法提前介入重大信访维稳纠纷调处,已协助化解多起重大矛盾纠纷案件。

  师玮告诉记者,2022年3月28日,《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公布。这一《条例》是国内同领域首部涉及全类型矛盾纠纷、囊括全种类化解方式、覆盖全链条非诉流程的地方性法规。

  记者看到,《条例》明确了相关单位职责分工,引导全社会贯彻落实源头治理、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优先的理念。

  《条例》第二章“源头治理”更是列了12个条文,详细阐述政府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各方面都应参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共同做好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工作。

  这为龙华区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指明了进一步的前进方向。

  今年,在深圳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等单位指导下,由龙华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司法局、区平安建设中心共建的全国首家区级综合调解院——深圳市龙华区调解院正式成立。

  调解院统筹线下全区各类调解组织,优化整合全区调解资源,实现调解优势互补,并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调解队伍,成立名家调解工作室,设立调解专家库,借助“外脑”给调解员赋能,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成立调解院,龙华区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专调解、商事调解的‘大融合’,构建起‘五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龙华区平安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龙华区法院还在全市率先探索将法院的解纷“融”平台与龙华区“@龙华民意速办平台”对接,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将特定类型诉讼案件分拨给相应部门先行处理,做深做实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将防范化解责任精准定位到纠纷产生的源头,实现属地化解、职能化解。

  两平台对接以来,龙华区法院累计上传分拨矛盾纠纷2756件,办结2474件,平均7天回传处理结果。

  与此同时,龙华区法院推进庭街联建共治,街道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属地法庭庭长任副组长,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

  “不缺位、不越位、不失位,我们将持续完善‘融贯式’诉源治理机制,全力构建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格局。”龙华区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王蒙表示。

  “2021年,龙华区法院新收案件数下降为44949件;2022年下降为40110件,一审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15.13%,未结案件数同比下降40.7%,群众司法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份成绩单,写的是法院收案量的下降,透视出的是整个龙华区诉源治理的成效和社会治理的进步。

  师玮很清楚,龙华区法院人很清楚,这份成绩的取得非法院一家之功,就像诉源治理不能靠法院一家之力一样。成绩的背后体现了治理理念的更新——诉源治理已成为各方共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

  如今——

  践行“浦江经验”的书记茶话会已成为龙华全区家喻户晓的党建品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正在加速形成。

  根据万人成讼率生成的司法建议,观澜街道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区域的治理已初见成效,群体性纠纷发生有所减少,基层治理着力点日益清晰。

  来自五湖四海的“深漂”一年又一年奋斗在这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龙华区、在深圳,在这片年轻的沃土上,正在谱写着不一样的华彩乐章。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