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条具体意见全方位加强审判工作
最高法发布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任务书”
2021-03-02 08:32:3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孙航
 

  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3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相关案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最高人民法院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召开4次党组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意见》由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牵头起草,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审议通过。

  全方位加强审判工作,助力“两中心两地”建设

  《意见》分三部分,共14条。第一部分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充分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立足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从刑事审判、民商事审判、金融审判、知识产权审判、环境资源审判、涉外商事海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诉讼服务等九个方面明确工作重点,确保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第三部分强调成渝地区法院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进一步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区域司法协同、加大人才交流培养力度等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适应的司法工作机制。

  《意见》突出强调了全方位加强审判工作,助力“两中心两地”建设。其中,强调加强对毒品犯罪、电信诈骗等两地多发案件的审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作用,协助成渝地区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助力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规范资本市场投融资秩序,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助力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进一步加强对高科技、新能源、新领域、知名品牌以及文化创新产业的司法保护,发挥知识产权司法对激发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的独特保护、促进作用,助力西部科学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坚决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助力重庆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成都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强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充分发挥两地自贸区法院职能作用,助力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司法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区域司法协作。《意见》强调推进两地执行案件信息共享,强化跨域指挥、管理、协调的执行指挥体系建设,完善跨域司法执行联动协作机制;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现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实现两地当事人诉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派驻重庆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统一司法裁判尺度。

  《意见》还就加强司法工作机制创新,提升司法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推进金融、知识产权、环境资源、涉外商事海事等领域的审判专业化建设,推动高起点高标准设立金融法院,积极探索设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法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唱好司法协作“双城记”,实现执法办案“同城效应”

  “《意见》是人民法院全力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动员令,是人民法院推进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建设的任务书,是人民法院唱好区域司法协作‘双城记’的路线图。”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永利、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截至目前,两地高院就多个领域签署司法协作协议,指导中级、基层法院共签订相关协作协议60余份,推动实现两地法院执法办案“同城效应”。

  在跨域诉讼服务领域,2020年川渝两地法院相互协作,开展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异地取证等200余次。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领域,实现跨区域巡回审判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两地高院召开知识产权审判联席会议,加快推动两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发展。在执行联动领域,完善跨区域执行联动机制的协调配合,强化异地执行统一协调指挥管理。

  李永利和王树江表示,下一步,重庆法院、四川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加强司法协作机制建设,提升司法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努力让两地群众享受到更多司法协作红利。


  相关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重庆高院和四川高院主要负责人就《意见》回答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