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化为每一个文明行动
2021-10-25 14:29:29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张田勘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召开。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和解读《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向世界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于1992年6月5日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并开放给各国签字、批准和加入。中国在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是世界上最早签署该公约的国家之一。几十年来,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2015年后,我国先后启动三江源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还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连通现有自然保护地,划定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目前,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人见人爱的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就是一个在国际上广受关注和赞扬的生态改善成果。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中国发布的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保护生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秉持了生态保护的传统理念,而这,也有益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动植物与动植物之间和动植物与人类之间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保持土壤肥力、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生物多样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意义,是提升文明的高度。我国已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在2010年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国际社会为了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制定了2011年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这一目标被称为“爱知目标”。在20个爱知目标当中,中国有3个目标进展超越了预期,13个目标取得了关键性进展,4个目标取得阶段性成绩,总体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尽管如此,中国的生态保护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从4月中旬到7月初,中国云南的15头亚洲野象向北出走,就向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亚洲野象的迁徙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对野象保护的努力和爱心,但对于亚洲象或其他物种来说,迁徙的原因有必要深入探究,这样,才能根据科学规律更好地保护它们,做到人和动物的和谐,进而进一步建立生态文明。

  中国的生态有改善有成果,还需继续努力。而这种努力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要深入人心,化为人们每一个细微的文明行动,让每一种生物都在自然里获得自由生存的空间和权利。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