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法院:“一案结”到“多案消 ”解锁基层调解新路径
2023-10-23 10:00:0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刘珍 陈燕青
 

  一起相邻通行纠纷案,经法官调解,化解双方矛盾,修复邻里关系;一起牵涉数十户工人工资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经法官调解,几天后汇入第一笔工程款……

  一件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案”,却是福建省武平县人民法院每日慎重对待的“大事”。作为基层法院,武平法院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站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最前沿。

  平常的调解和意外的收获

  2023年9月的一天,武平法院法官如常翻开起诉状,开始当天的工作,但在仔细翻阅卷宗材料后,法官却陷入思考。

  原来,在2023年5月某天,刘某驾驶小轿车与钟某春驾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摩托车倒地后向左前侧滑行的过程中,碰撞到第三人驾驶的摩托车,造成钟某春受伤抢救后死亡、第三人受伤及各方车辆均受损。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以及两家保险公司在多次调解后,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钟某春家属将刘某、保险公司等诉至法院。

  受到损害的另外两方当事人因案件久调未果,直言:“我们也有损失,既然他们家属起诉了,那我们也要起诉。”

  一个案件还没结,又有两个案件要起诉,一案引发多案,可能导致延长案件审理期限,增加各方当事人的诉累。

  “那就一起调解吧。”法官决定邀请未起诉的当事人到法院,与原被告、保险公司协商赔偿事宜。

  在法官的多番调解下,各方当事人当场握手言和,另外两方的损失,亦达成调解协议,由保险公司将按协议支付相应赔偿款。

  “我们不能局限在眼前案件了结,需要多方考虑。”法官深有感触地说道。

  近年来,武平法院主动靠前服务,把实质性化解矛盾作为审判工作的目标导向,审理案件时考虑潜在关联案件,选择最优处理方案,在各个环节做到案结事了、服判息诉。

  缩短的距离和延伸的职能

  “调解不是件简单事,靠的是群众的信任。”武平法院立案庭林庭长不断强调着。这份信任,需要的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认同,也需要法官为群众着想的真诚。

  武平法院曾遇到这么一起案件。

  钟某在2015年开始,陆续向魏某购买钢材等建筑材料,截至2020年1月,经双方结算,钟某还结欠货款12000元。魏某多次催要均没有结果,遂诉至法院。

  法官接收该案件后,考虑到双方都是同村人,多次电话联系当事人进行沟通协调,并进行现场调解。

  但钟某在骑摩托车时不慎摔伤,无法到场,拖延了调解进程。

  考虑到被告行动不便,法官一行驱车赶赴村中,开展上门司法服务。当事人从对诉前调解的半信半疑,到清楚了解,心理防线渐渐降低。最终双方在法官的协助下达成和解。

  上门调解,迈出去的是脚步,收获的是民心。武平法院深入践行为民宗旨,积极践行“为群众办实事”,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把法庭搬进田间地头、乡镇社区,搬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法院与群众之间架起“心”的桥梁,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司法温度。

  靠近的脚步和加速的解纷

  在一次次的调解后,摆在武平法院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更好落实“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如何与群众更快、更便捷地交流?如何“让群众少跑腿”?

  最近,武平法院法官们常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法官同志,我是某某村的,有个法律问题想问问你。”“法官,我是这么个情况,该怎么办?”

  武平法院成立“村(居)法官工作室”,广泛推行“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及十条措施,选派47名法官(法官助理)分片挂钩指导全县17个乡镇和225个村(居),挂牌成立“村居法官工作室”,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村居法官全覆盖,主动靠前服务。

  为落实村(居)法官“八大员”职责,武平法院完善社情档案“一村一册”,编写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典型案例等,以乡镇为单位在微信工作群推送,每月深入挂钩乡村、社区了解民情、社情,从实际需求出发紧跟社会关注热点,及时向挂钩乡镇发布风险防控须知、新颁法律解读。

  用实践回答,用行动走近,除设立村(居)法官工作室外,2023年以来,武平法院持续开展巡回审判,打造简捷贴心的“田间法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取证、开庭审理、调解纠纷。设立“园区法官工作室”,组建“护企惠商”小分队,制作法企联系卡,常态化开展法官送法进企业活动,提供涉企、涉农民工案件立案登记、法律咨询、诉讼指导等“一站式”诉讼服务。

  为群众放慢脚步,解答群众疑惑,用更近的距离,为解纷加速度,武平法院用心用情为民做司法服务,在诉源治理上,以基层法院的身份做出努力。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