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埔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源头预防治理,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做深做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守住“世界客都”的文化根脉
2024-02-18 09:12:5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吁青 巫乐庭 古俏聪
 

  位于“世界客都”广东梅州的大埔县,县内几乎全为客家人,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拥有23个中国传统村落、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27处文物古迹、78项非遗保护目录,2023年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近年来,大埔县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做深做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审判执行的力度、诉源治理的深度、延伸服务的广度,让文化传承“活”起来,为千年古城焕发新生机贡献司法力量。

  从严惩处,依法守护历史文化遗产

  大埔,旧称万川。在这片万川之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有不少名人墓葬,对于探寻历史有很大帮助。但却有人利欲熏心,对古墓动起了歪心思。

  吴与言之墓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一对沙灰狮子端坐、八角形帽脚饰莲花,护墙、垅环、拜堂一应齐全。“几百年来一直保存完好,没想到被盗墓贼惦记上了。”吴与言后裔说。

  之前,李某荣邀约杨某等4人合伙盗掘吴与言之墓,在盗掘至几十厘米深时,古墓发生坍塌,遂放弃挖掘,并将泥土回填掩盖后离开。4人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起诉到大埔法院。

  “李某荣等4名被告人明知是古墓葬而实施盗掘,致使古墓葬本体完整性遭受了不可逆的破坏,即使没有窃得文物,亦应受到相应刑事制裁。”案件承办法官罗仁昭说,该案警示、震慑民间盗墓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古墓葬等文化遗产受法律保护。最终,大埔法院依法以盗掘古墓葬罪,判决李某荣等4人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至一年,并赔偿古墓修缮费用15800元。

  侵权者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文物终究受到了破坏。为严厉打击涉文化遗产侵权行为,大埔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构建涉文化遗产专业审判体系,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合议庭,专业化集中统一受理涉文化遗产案件,有机衔接侵权者的刑事、民事责任,全面追责侵权者违法行为。

  同时,大埔法院积极组织鉴定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员提出技术调查意见,使法定赔偿数额充分反映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震慑侵权者,实现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涉文化遗产案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迫切要求院庭长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妥善审理好该类案件。”大埔法院副院长张创帆告诉记者,大埔法院将该类案件列为重大案件报院领导审阅,落实好院庭长监督管理责任,依法严惩破坏文化遗产的侵权行为。

  源头治理,发出古建筑保护司法建议

  从大埔县城出发,一路向北20公里,来到百年侨房——光禄第。光禄第,是张裕葡萄酒创始人、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的故居。

  “自从解决了纠纷,现在我们修缮与运营光禄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某旅游公司负责人陈某说。

  原来,张弼士后裔张某枢负责管理光禄第,与大埔某旅游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在不损害光禄第原貌前提下修复并开发旅游。公司随后投入大量资金修缮并运营,游客络绎不绝。后来,张弼士4个后裔将旅游公司告上法院,认为其也是光禄第合法继承人,要求返还光禄第并支付占有使用95间房的费用。

  法院经审理查明,95间房登记于张弼士名下,没有证据证明房间法定或遗嘱继承,张某枢作为光禄第管理人与历史档案印证,4名原告对合同签订知晓且未提异议,旅游公司并未构成侵权。为此,法院驳回诉讼请求。

  案件审结,可该案承办法官张永光觉得这事不能到此终结。

  大埔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单位27个,名人故居77处,产权并未实质分割的古建筑不在少数。文物不能单保护不开发,也不能无主无序开发。带着这些问题,张永光带领团队深入古建筑进行调研。

  经调研发现,大埔127座入册古建筑,活化利用的不到30座,特别是涉及华侨故居,家底不清问题突出,遗产管理人普遍未设立,后续开发性保护困难重重。

  随后,张永光结合审理的光禄第纠纷及调研结果,先后向大埔县委统战部、大埔县文广局发出司法建议,提出全面普查、理顺关系、规范确权、引导继承、联动调处等建议。

  收到司法建议后,统战部通过部门协作、群众参与进一步扩大侨房的调查摸底范围,多渠道向海外侨胞开展遗产管理人法律制度宣传。文广局加大网格化管理力度,引导属地政府确定遗产管理人,组织开展涉文物保护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延伸服务,助力焕发客家文化新生机

  大埔县高陂镇是中国四大古瓷都之一。“看似简单的每一步,却是手工匠人沉淀了几十年的技艺。每一个产品都凝聚了匠人们的心血,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富大陶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黄志超介绍,“我们的产品融入客家文化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但也被一些外地陶瓷厂家和商家盯上了,抄袭我们热销的产品。为维权,我们打了好几场异地官司。”

  侵权者多在外地,打官司也在外地,如何化被动为主动,精准助力大埔陶瓷走得更长远?

  大埔法院每年召开全县陶瓷企业座谈会,通报各地有关陶瓷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结合每个案例给出防范风险的建议。同时,建立陶瓷产业法官服务组,法官下沉到全县190多家陶瓷企业走访,倾听记录企业司法需求,建立专门台账管理……这是大埔法院主动以司法力量助推客家文化元素焕发生机的生动写照。

  为增强文化遗传保护的社会效应,大埔法院走进名人故居、艺术村、特色产业基地、红色景点等地,开展“订单式”精准普法、进村入户送法等活动,引领依法保护文化遗产成为社会风尚。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