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告别“厕所社交”
2024-03-07 09:06: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罗书臻
 

  全国两会上,针对孩子课间自由活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李国华呼吁,要把孩子们从“厕所社交”中解放出来。原来,近年来,李国华观察到一个独特现象:课间十分钟,一些学校的孩子们走不进操场,不能在走廊里停留,甚至在教室里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被逼无奈之下大家只能躲进厕所里交流和活动。

  不知道“厕所社交”一词是不是李国华自己的发明,但却无比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孩子课间活动的困境,困境的一头是学校,另外一头是家长,而夹在中间的是孩子。“厕所社交”一词,充满了心酸和无奈,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讽刺。

  把孩子们逼进了厕所,学校和家长恐怕得各打“五十大板”——近年来,孩子在课间打闹意外受伤学校担责的案例屡见不鲜,有些学校不正视责任、改进管理,而是把孩子“圈养”起来以求保险;而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有任何磕碰,总爱找学校“要个说法”,这也让学校更加谨小慎微。唯一没有考虑到的,是孩子们的意愿,人们不禁要问:他们课间活动的自由,为何以“为你好”的名义被剥夺了?

  无论是家长的过度保护,还是学校的“甩锅”,都不是剥夺孩子课间活动自由的理由,教育部门、学校、家长都得正视自己的责任,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空间——教育部门应该发挥监管作用,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指导和政策依据;学校要勇于担当,从促进孩子们身体成长和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保障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家长也要调整心态,尊重学校的管理权,别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其实,学校在尽到了教育管理责任的情况下,发生的意外伤害的相关责任,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学校的担心大可不必,另外,也可以采取购买校方责任险等措施,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要把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保证他们课间自由活动的权利,就像李国华所呼吁的:“不能让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就此停留在厕所里。”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