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涉文化领域审判工作 服务保障文化强国建设
——关于北京东城区法院涉文化领域审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3-28 14:06:2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邓宇 罗书臻 叶衍瑛
 

图二:2020年至2023年东城区法院审结的涉文化领域案件数量情况

  一、基本情况

  北京市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近年来,东城区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崇文争先”理念,紧扣服务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紧扣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定位、紧扣东城区文化强区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强涉文化领域审判工作,构建起以文明引领为牵引,以文物保护、文艺保障、文创促进、文旅支持为主要内容的“一领四面”工作格局,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水平文化建设。2020年至2023年,东城区法院年均审结以文物、文艺、文创、文旅为诉讼主体或诉讼对象的涉文化领域案件在3000至4000余件之间(见图二)。

  二、做法、成效与问题

  1.围绕文明引领,助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该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司法裁判,审理微博博主发帖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引领尊崇英烈社会风尚;判决员工请假照顾病危父亲被解雇行为无效案,引导构建善意包容劳动关系。制定出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家事审判工作的实施意见》,审理涉“中医化腐清创术”“中药剂量标准认定”等案件,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判决不尽赡养义务继承人丧失房屋继承权,向不顾孩子身心健康争夺抚养权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令,大力弘扬敬老扶幼家庭美德。

  2.围绕文物保护,助力老城复兴发展。审结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南锣鼓巷胡同修缮整治等一批涉中轴线申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件。以“四个提前”延伸职能,做深府院联动,加强释法析理,有序平衡个体民生和文物保护整体关系,深化工作机制,提升文物腾退类案件审理质效。审理擅自修缮房屋毁损文物入刑案,引导公众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有力落实文物工作方针。持续深化“民、行审判先期会商”“两类案件无障碍移送”“简案速判快车道”等工作机制,涉文物腾退案件审理周期明显缩短。

  3.围绕文艺保障,助力公共文化建设。加强文物艺术品拍卖典当、影视投资、演出经纪、出版发行等领域案件审理工作,引领积极向上行业风气。审理热门影视剧作者起诉经纪公司解除合同纠纷案,为规范行业发展强化裁判指引。审理林某诉某热播电视剧侵害作品署名权纠纷案,强化司法保护原创的鲜明态度。运用“和立方”诉源治理工作机制,高效处理某音乐节涉7000余名消费者投诉退票事件。秉承“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理念,加强规则梳理。

  4.围绕文创促进,助力“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加强涉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案件审理,审理数据版权公司起诉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案,明确对新型电子存证的审查判断方法,助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审理腾讯诉某公司提供虚假“刷量”服务案,营造数字经济创新氛围,引导数字经济发展法治化。审理一批涉知名老字号品牌案件,联同相关部门开展主题研讨,助力擦亮“非遗”“老字号”金字招牌。加强与市、区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度合作,创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衔接机制。

  5.围绕文旅支持,助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高质量发展。紧扣“北京世界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办结多家旅行社非法经营案,有力打击“非法一日游”,加强旅游行业乱象治理;依法惩治涉著名名称商标的恶意攀附、仿冒搭车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净化文旅市场环境;结合旅游场所侵权案件审理,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文旅市场主体法治意识;针对旅游“研学热”、暑期“跟团游”、回暖“出境游”等深入开展实务研究,强化首都文旅产品示范引领作用。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人民法院服务保障文化发展的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在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一是涉文化领域审判服务保障职能还需进一步加强。涉文化领域案件以不同类型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各部门在推树典型案例、强化裁判指引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二是涉文化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文化融合越来越紧密,对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前沿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还需加强。三是涉文化领域实务研究和人才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涉文化领域审判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持续完善,需加速培育在全市乃至全国法院涉文化领域的领军型、专家型人才。

  三、工作展望

  1.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涉文化领域审判职能。坚持政治引领,提高工作站位。深刻认识涉文化领域审判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深入总结涉文化领域审判工作规律,在工作中持续强化法治作用、践行为民宗旨、凸显首善标准;坚持服务大局,增强审判职能。紧扣“一领四面”工作格局,从立案到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协同发力,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研究成果和创新举措。探索建立涉文化领域案例库、类案裁判规则数据库等,充分运用司法建议、白皮书等,推动相关领域问题解决;坚持系统推进,形成更多成果。持续完善内外协同共为的工作体系,将总结提炼出的更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和司法审判规律的经验做法、意见建议及时共享。将涉文化领域审判与新时代法院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推出更加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

  2.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司法保护力度。立足东城区法院跨区管辖知识产权案件优势,加强典型案例推树、新类型案件裁判规则梳理。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增强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质效,持续加大适用惩罚性赔偿,积极保障激励创新;加强调研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发现和预防风险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前沿问题研究,加大对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风险评估预判。依托“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持续加大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力度;加强大保护格局机制建设。持续健全完善与各相关部门主体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特别注重对机制执行落实情况的评估问效。持续加强与相关单位、行业协会的联系沟通,推动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积极服务保障首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3.进一步优化培训培育,强化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发挥涉文化领域审判人才队伍牵引力。聚焦涉文化领域审判人才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丰富培训培育内容形式,加强工作成效检视评估,强化涉文化领域审判人才集群辐射效应;发挥专业化审判执行团队带动力。充分发挥涉文化领域专业化审判执行团队在提升工作质效、破解难点问题、加强实务研究、创新工作举措等方面的带头攻坚作用。系统梳理总结专业化审判执行团队的经验做法,引领带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文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影响力。积极发挥专家标兵、先进典型等人才队伍的能动作用,努力培养更多涉文化领域审判高层次人才。借力各类特色教学平台,切实发挥人才高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涉文化领域审判“东城法院样板”。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