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服务“一件事” 执行信访“晴雨表”
2024-05-15 09:02:1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管纪晨
 

15号六版头条配图(1644018)-20240515090124.jpg申请执行人为龙湾区法院执行法官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沈斌 摄

  “执行法官人难找、群众意见无反馈、执行诉求难落实”是执行信访反映最多的问题,2023年2月以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创新建立执行服务“一件事”工作机制,加强执行信访源头预防和实质性化解工作,严格落实“有访必接”“有信必复”“接访即办”,自该机制运行以来,执行信访案件同比减少近57%。“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必须不断完善执行服务工作机制,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所需。”龙湾区法院院长章禾舟表示。

  ■以执行服务集约化做实源头预“访”

  “执行法官人不在,我该找谁?”“执行财产有无处置,我该问谁?”“财产线索有无跟进,我如何得知?”这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办事问询,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复,就会让当事人产生抱怨情绪,滋生信访隐患。着眼治未病,止纷于未发。抓早抓小、源头预防,是涉执信访化解的重要着力点。

  为此,龙湾区法院基于智慧执行2.0执行接待模块,打造集成申诉信访系统和执行指挥中心综合管理平台的“一体两翼”多功能执行服务“一件事”平台。通过在执行服务专区设立集约接待专窗、放置执行接待引导标识、公布执行接待专线等方式,将涉执来电来访交由专窗专人统一受理。对于案件进度问询、财产申报、档案调取、案款领取、文书送达等当场可以办结的简单事项,接待专员会直接处理、当场答复;对于部分不能当场办结的,由接待专员区分办案问询、信访投诉两类接待事项,通过执行服务“一件事”平台分类予以登记,并立即由线上流转至相应经办人员。

  年近八十岁的王大爷借给邻居的十万元要不回来,案子经诉讼判决后到了执行这一步。“你说的什么执行和解我听不懂,你让执行法官来跟我说,见不到人,我就去信访!”王大爷对执行和解方案有疑虑又因联系不上执行法官而怒气冲冲。接待专员登记分流后,不一会儿,正外出办案的执行法官林加佳的手机上就收到了王大爷的来访提醒。

  “王大爷,您的意见我已经了解了。您腿脚不便,要不明天直接就近到您村里的共享法庭,由庭务主任帮您与我们进行视频连线沟通,您看行吗?”林加佳立即致电回复王大爷。次日,在庭务主任的帮助下,王大爷在家门口就顺利与执行法官“见上了面”。答疑解惑、释法明理、协商和解都在这小小的屏幕两端一气呵成、一步到位,王大爷满意而归。

  集约化、立体式、全覆盖的执行接待服务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如今,因找不到执行法官而投诉信访的现象在龙湾区法院已经基本消失。”龙湾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王炯达介绍道。

  ■以闭环管理数字化规范治“访”

  “有信必复”是化解信访的“牛鼻子”,但“有信必复”并非简单的“回话”,而要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到位。唯有借助数字化手段将执行信访接待全程留痕,确保“即时录入、快速处理、及时反馈、高效化解、有效监管”,形成闭环管理,才能规范执行信访接待工作。

  龙湾区法院在执行指挥中心设立执行服务“一件事”工作室,负责对执行接待任务进行指挥调度及监督管理,通过执行服务“一件事”平台实时监测,发现存在来信来访应登记未登记、电话漏接未回复、超期未办结、反馈不规范等情形的,会及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督办,除采取提前预警等措施外,还会进行每月通报和分级追责,有效实现全流程监管、责任可溯。工作室会定期对群众进行回访,听取、搜集群众意见、建议。

  “生活中,发个微信也希望对方尽快回复,更别提群众希望得到法院答复的迫切心情。所以,我们设置了严格的办理期限。信访投诉类事项流转至信访化解人员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联系信访人,并在30日内办结及反馈。该机制运行以来,信访件在规定期限内的办结率已实现100%。”王炯达说。

  近日,申请执行人张某因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而心生不满,认为是执行法官存在执行不力、消极执行的情形,并扬言要向上级单位信访。为此,龙湾区法院第一时间借助执行指挥中心的GIS可视化实战管理系统联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现两级在线联访,对张某一边进行情绪疏导,一边详细解释何为“执行不能”。“钱拿不回来我心里很憋屈,就想要个说法。今天两级法院一起接访,把事情说得很清楚,道理我都听进去了。以后,不会再信访了。”一个小时的两级在线联访解开了张某心里的结。

  针对不同信访案件,执行服务“一件事”工作室会采用“红橙黄”三色分级标注,制定“一案一策”,由分管领导、执行局局长对疑难复杂执行信访落实“包案到底”,并视情况进行两级法院联合接访,将“送上门来”的信访工作变为“上门去做”,防止小访变大访、初访变重复访。今年以来,新收执行信访案件3件,实现“动态清零”。

  ■以联动解纷多元化实现合力化“访”

  通过执行服务“一件事”机制,龙湾区法院与检察机关、行政部门、人大代表、基层自治组织、陪执员等社会力量建立常态化会商协作模式,邀请各方共同参与化解群众的来访诉求、办事需求,实现联动共治。

  “龙湾区有多少个村,我们就有多少名陪执员。”在龙湾区法院陪执员聘任仪式上,来自龙湾区165个村社的165名陪执员有了新的身份和责任。陪执员来自各行各业的基层一线,有村社干部、有代表委员,也有社会乡贤。

  前不久,有两起执行案件就是在执行法官及陪执员的合力下圆满得以化解。戴某某因拖欠林某某本金115万元及利息而被龙湾区法院立案执行。法院虽陆续处置被执行人戴某某名下财产,但到位款项仍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申请执行人林某某为此多次信访。与此同时,戴某某又是龙湾区法院另一案件的申请执行人,胡某甲、胡某乙、张某某欠戴某某139.1万元及利息尚未清偿。经深入调查,执行法官发现两起执行案件的5名当事人均来自同一村社,彼此间原本有着深厚的乡亲邻里情感基础,但因经济纠纷相互涉诉而交恶。故龙湾区法院邀请该村陪执员、属地街道等组成信访化解团队,通过多轮“背靠背”和解、释法明理、情感引导等方式,促成多方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将多方当事人之间的“连锁”矛盾一体解决。多年老友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事心双解”的林某某为法院送上了锦旗“尽心尽力,为民解忧”。

  龙湾区法院充分发挥陪执员“有威望、知民意、好接近、擅协调”的优势,邀请他们参与查人找物、走访调查、促成和解、见证监督等执行辅助工作,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格局,汇聚多元解纷力量,推动执行信访实质性化解。2024年以来,通过邀请陪执员、人大代表等社会综合治理力量共同参与,已打消信访倾向17起,化解信访积案4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更新执行服务理念,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不断推进执行服务“一件事”改革,切实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章禾舟表示。

责任编辑:常跃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