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互联网法院:理念技术规则之变
2019-09-24 11:12:3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孟焕良 吴巍
 

  2017年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落户杭州,中国互联网司法从此步入新时代。两年多时间里,无数目光聚焦钱塘江畔,已有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考察团来过杭州市钱潮路22号,杭州互联网法院向全球展示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智慧,已成为一道独具风韵的亮丽风景线。

  杭州互联网法院自成立以来,共结案两万余件,网上立案率达92%,平均开庭时间和审理期限比传统模式节约66%和25%,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9%,自动履行率达98%,实现审判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突破时空限制,网上审判执行跑得通跑得快

  “我一次法院都没跑就完成了诉讼全流程,执行完毕了我都不知道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哪。”因网购而与店家产生纠纷的陈女士,全流程体验了杭州互联网法院的“黑科技”。

  通过网上诉讼平台提起诉讼并且胜诉,被告未按期履行义务,陈女士在线提交执行申请,执行法官通过平台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控,并依法扣划了其名下银行账户相应的存款。

  陈女士不知道的是,尽管她的案件只是件标的额仅为1000元的纠纷,背后却蕴藏着杭州互联网法院以为当事人权益做增量为原则而独创的互联网审理模式。该院通过技术手段,破解诉讼主体身份确认、送达、证据认定、行为控制等难题,凡当事人同意在线审的案件,100%在线开庭审理;通过设置法庭纪律在线宣读程序,借助禁声按钮等现代科技,形成互联网审判特有“仪式感”,强化约束力,保证法庭威严性;不仅做到国内打通,还做到国际适用,通过全程在线审理模式,完成了用互联网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的流程再造;为突破时间限制,该院还首创异步审理模式,实现诉讼理念的突破性发展。与“面对面”实时交互性庭审不同,异步审理模式克服了诉讼地域时域障碍,实现审判机制的进一步拓展,它不仅能让当事人在更合理时间段参与庭审,还能有效弥补双方驾驭法律能力不平衡问题。

  据了解,不少身处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地的当事人通过在线方式顺利完成诉讼。据统计,该院互联网审理模式每年使当事人减少出行34.7万公里,减少碳排放量10.8万吨;每年节约用时114.7万小时,节约纸张31.5万张。

  今年6月,一场执行直播吸引了公众的持续关注。杭州互联网法院重磅推出“5G+区块链”的涉网执行新模式,融合当下科技领域的两大“网红”概念,实现了审理模式的创新。

  通过5G和区块链技术,隔着屏幕,执行法官清点货品仪器,当事人通过音视频在线确认处理返还物品清单,仅用15分钟,就将所有仪器清点完毕并通过在线音视频展示给被执行人。不同时空的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像看一场融媒体直播现场一样,第一时间全方位了解执行过程。

  提升办案效率,从立案到裁判全程“智能化”

  杭州互联网法院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法院两个字叠加,而是将互联网元素全方位融入了司法,实现了理念、技术、规则的全域创新。

  杭州互联网法院运用人工智能(AI)研发智能化审判系统,让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实现从立案到裁判全程“智能化”,通过对大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图谱识别和风控点的提取,智能生成包含判决主文的裁判文书,将法官真正从繁重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法官黄忻对此深有体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高效查明事实,智能化工具可以减轻法官的机械性作业和重复性劳动,提升办案效率,我能有更多精力投入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和研究工作中。”

  而在该院院长杜前看来,探索智能审理模式,解决的不仅是司法效率问题,在深层次意义更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可以为公众提供更普惠、均等、可预期的司法服务。

  智能化审判系统曾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过全流程测试,在线完成审理后,点击“法官判定”,系统自动分析案件风险点并推送计算结果,3秒内直接生成文书。

  “经不断校验,裁判文书准确度令人满意,对智能审理也有风险把控,通过设置疑难风控点,让法官介入,进一步增加保险系数。”杜前说。

  解决送达痛点,诉讼新规则由下至上推广应用

  远在印尼巴厘岛的网店店主江某非法转载他人原创作品,他的手机、邮箱账号同时收到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发送的应诉通知,尽管电话号码已被注销,但还是被顺藤摸瓜“深挖”出家庭住址;长期拖欠银行贷款的黄某关掉法院发送的弹屏信息后,尽管辩称“以为是诈骗短信”,却仍被认定已经知悉了应诉通知……

  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原告起诉条件之一就是“有明确的被告”,不仅指知道被告的姓名或名称,更要有明确的诉讼文书送达地址。

  在司法实践中,送达难一直都是法院工作的痛点。为此,杭州互联网法院通过审理系列小额贷款合同纠纷案,确立了诉讼前约定送达地址及电子送达方式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规则,并于2018年构建电子送达平台,打通三大运营商和电商平台,快速获取和定位当事人有效地址和联系方式,一键多通道同时送达,及时推送和告知当事人诉讼文书和信息,在一举解决两大难题的同时,还带来快捷、精准、绿色的送达体验。

  传统送达打印、送达、签收、回执反馈最少需要两天时间,跨省跨市耗时更大,电子送达能做到“点击分秒之间,送达千里之外”,一键点击,秒速送达。而在原告无法提供被告信息时,平台自动打开深度挖掘功能,进行“资产反查”,根据活跃度对当事人名下所有手机号码进行排序,快速获取和定位当事人的活跃联系方式,即可以通过宽带地址、电商收货地址对当事人的户籍地址或经常居住地进行智能校对,从“虚拟地址”找到“现实住址”。

  这一裁判规则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被吸收,作为互联网法院审理中的一般规则得到推广应用。

  今年7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又上线司法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系统“杭小互”,能结合信息交互需求,和诉讼参与人进行交互,实现意图识别,准确率保持在85%左右,让送达效能进一步跃升。这个 “看不见”的法官助理,平均每天帮助法官节约1小时沟通成本。

  以规范互联网司法程序为目标,杭州互联网法院已出台《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规程》《网上庭审规范》《涉网案件异步审理规程》《电子送达规程》《电子证据司法审查标准》等网上诉讼规则15件,实现在线诉讼流程的规范性、诉讼主体身份的可查性、当事人在线行为的可控性、电子证据认定的可信性、在线审理模式的高效性等,基本形成了互联网案件在线审理的程序规则和操作指引体系。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