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警车载着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块座牌,穿梭在山区的泥路上,警车开到哪里,案子就审到哪里
筠连法院“车载法庭”的八年便民“长征”路
八年巡回办案3258件 便民长征35.1万公里
2010-03-01 08:46:3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田华清 罗强
“车载法庭”在一煤矿企业审案
  “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在见实效上下功夫,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法院的“车载法庭”正是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立足审判、胸怀大局,心系百姓、为民司法……

  四川省筠连县位于川滇之交的乌蒙山余脉,是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因山高路远,农村当事人诉讼十分不便,有的当事人出一次庭,要往返几十里山路。为方便山区群众,2002年8月,筠连县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车载法庭”,将法庭直接搬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社区学校,让当事人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诉讼的便捷。

  一辆警车、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块座牌是“车载法庭”的全部家当,警车开到哪里,案子就审到哪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便民法庭”。筠连县“车载法庭”设立近8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3258件,成功审结案件2394件,成功审结率达73.5%,总行程达35.1万公里,为群众节约诉讼成10万余元。

        一个电话 “车载法庭”开到家门口

  家住筠连镇燎原村四组的张婆婆今年71岁,因其子不尽赡养义务,去年前,张婆婆多次请村组干部调解,但一直没有结果,张婆婆既伤心又无助,想去法院起诉,可自己腿脚又行动不便。

  2009年春节前夕,张婆婆听村民说法院有个“车载法庭”,是专门到农村审理案子的,自己不需要到法院就可开庭审理。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张婆婆托人给民庭打了一个电话。接到电话的当天下午,“车载法庭”便开到张婆婆家门口,法官们按要求进行了立案登记后,立即将其子杨某通知到现场。经过法官们耐心细致的做思想教育工作,杨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不赡养老人是错误的,表示今后愿意赡养老人,并当场达成了赡养协议。在法官们要离开时,张婆婆拉着一位法官的手激动地说:“一个电话你们便将法庭搬到了我家,没出院门,你们便帮我解除了心病,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服务重点工程 群体纠纷两小时化解

  “车载法庭”不仅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同时也注意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功能,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筠连县巡司镇4000t/d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是全省调整优化水泥产业布局,发展先进水泥生产工艺而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2009年6月上旬,该项目建设区几户村民因家族内部对土地补偿款发放领取方式发生争议,其中一方当事人责怪于当地党委政府,多次扭闹镇有关领导,并不准施工队进场施工。筠连县法院在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希望帮助解决的请求后,立即指派该辖区内“车载法庭”开到工地现场。立足“化解矛盾、定纷止争”原则,“车载法庭”的法官们从法律角度对十多位阻挠施工的当事人进行宣传、解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思想疏导,终于疏通了当事人憋着的一口“怨气”。相关当事人当即表示,不会再无理纠缠当地党委政府,更不会再阻拦企业进场施工,影响工程进度。

        两日执结三年案 当事人送来锦旗

  “太感谢你们了,我父亲被拖了这么久的伤残补贴,没想到在你们的帮助下两天之内就拿到了补偿款。”去年4月29日,筠连县武德乡共和村60余岁的周世琼老人委托其儿子来到筠连县人民法院,向法院“车载法庭”的执行干警赠送了一面“为民服务,办案神速”的锦旗,感谢法院仅用2天时间,就公正高效执行了自己的伤残赔偿金一案。

  三年前,周世琼老人在该县一煤矸石砖厂打工期间,因工作原因导致左眼受伤,后被劳动部门评定为五级伤残。事件发生后,经县人民法院“车载法庭”法官在当地开庭审理,由煤矸石砖厂赔偿周世琼36500元。煤矸石砖厂当庭支付了一部分赔偿款后,拒不支付剩下的12000元赔偿款。无奈之下,周世琼老人于2009年4月27日向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理该案后,法院领导高度重视,指令执行干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限期将此案执行完毕。2009年4月28日,“车载法庭”再次开到距县城逾30公里的煤矸石砖厂,找到砖厂业主,对其进行教育和法制宣传,要求其限期履行义务。通过教育,被执行人认识到自己的不履行义务应当承担的相应后果,于次日就将该案的伤残赔偿金全部交到人民法院,法院及时将伤残赔偿金兑现给了周世琼老人。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