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代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3-03-12 08:35:1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慕 平:公平正义是目标

  本报记者 罗 斌 郭京霞

  “王胜俊院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贯穿了十八大精神,贯穿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贯穿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法院的工作,我完全赞同。”3月10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

  慕平认为,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取得新成效;二是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三是着力抓队伍建设,审判队伍的素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慕平介绍说,当前,司法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以北京法院为例,北京法院每年结案数量在40万件以上,2012年为409564件,2012年全市法院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36.8件。同时,司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以诉讼形式汇集到司法工作中,案件复杂程度、处理难度不断增大。

  所以,慕平认为,进一步做好司法工作,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

  二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作为工作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司法机关要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审判管理,合理配置审判资源,完善落实司法公开制度,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监督的范围,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要更加注重加强司法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严格职业准入,完善法官职业保障机制,维护法官的职业荣誉感。

  三是要规范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机制对维护司法公正的作用。法院和法官要牢固树立接受监督的意识,习惯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

  张述元:推进调解促和谐

  本报记者 罗 斌 吕爱哲

  “王胜俊院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客观总结了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简明扼要阐述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听后令人振奋,深受鼓舞!”3月10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述元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

  张述元认为,过去五年,全国法院工作有很多亮点,可以用“五个最”来概括:最为突出的是,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树立服务大局、能动司法、为民司法、和谐司法、调解优先等理念观念;最有力度的是,加强创新审判管理,坚持从严管理和科学管理、人本化管理;最有成效的是,深化法院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司法公开,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需求期待;最下工夫的是,加强队伍建设,广大干警职业素养显著提高;最得民心的是,改进司法作风,健全司法便民利民制度。

  张述元认为,最能体现“五个最”的,就是人民法院的调解工作。他回顾说,为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黑龙江法院把调解作为与裁判同等重要的司法手段,作为化解诉讼纠纷的首选方式,审判资源向调解投入,逐步形成了“五全调解”模式:法官全员调解;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调解;各个审判领域全领域调解;上下级法院全系统联动调解;与人民调解等调解衔接的全社会联动调解……五年来,全省法院民商事一审案件调解撤诉率一直保持在77%以上。

  张述元表示,今后,黑龙江法院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王胜俊院长的讲话精神,以公正司法为核心,以提高调解质量、规范调解工作为重点,全面落实“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加强法院调解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等的衔接,推动全社会大调解体系建设,把案件办得更公正、更和谐,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郑 鄂:三个亮点印象深

  本报记者 李 飞

  “听了报告,感到五年来的法院工作有这样的特点: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对社会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今后的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我完全赞成这个报告。”3月10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如此评价。

  “有几个亮点印象很深,值得关注!”郑鄂说。

  一是在案件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审限内结案率保持高水平,社会的认可度提升。五年来,全国法院在案件数量上升、法官数量却没有增多的情况下,保证了审判质效和社会认可度,这是很不容易的。“对此,我深有体会。”郑鄂举例说,广东是案件大省,一线法官年人均结案约120件,法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二是不断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审判运行机制。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共发布司法解释106个、指导性意见160个。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围绕着实现公正与效率,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公正廉洁形象。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任职回避等制度,强化司法权运行的内部监督;监督约束人,典型引导人,通过大力宣传宋鱼水等先进典型,对内树立学习榜样,对外树立法官良好形象。

  郑鄂提了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完善法官管理体制,建议由全国人大牵头,协调最高人民法院、中组部、中编办、财政部等部门,推动法官法等相关条文的修改完善,合力构建符合审判规律的法官管理体制。

  二是建议全社会科学认识、合力解决“执行难”,要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全国人大研究制定个人破产法。

  三是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要加强法院门户网站建设。

  四是大力加强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一些体制性的问题还需由中央统筹安排,才能取得成效。

  “现在,我们有实践的经验,社会有期盼,人民群众有需求,推进司法体制的顶层设计式改革正当其时。”郑鄂说。

  罗殿龙:报告体现“六个新”

  本报记者 韩 芳 费文彬

  “王胜俊院长的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完全赞成这个报告。”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

  罗殿龙说,最高人民法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审时度势,积极作为,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体现为“六个新”。

  一是司法理念提升到新境界。最高人民法院创造性地提出“能动司法”理念和“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审判理论体系。

  二是服务大局有新成效。最高人民法院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以及“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总体工作思路。

  三是司法改革取得新进展。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探索解决执行难问题,在广西、广东进行执行指挥中心建设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是审判管理取得新突破。最高人民法院把握审判工作规律,建立了科学的审判管理体系,全国有2600多个法院设立了审判管理专门机构,实现了对案件的全程监控,案件质量效率不断提高。

  五是队伍建设有新进步。最高人民法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深入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强化作风养成,出台“五个严禁”,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保持队伍纯洁。

  六是基层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基层硬件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以来,广西法院基层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获得中央资金20.26亿元,基层法院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

  王海萍:围绕中心作贡献

  本报记者 赵 刚

  “王胜俊院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全国法院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工作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符合实际,对今年全国法院的工作部署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海萍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

  王海萍表示,五年来的法院工作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围绕”:

  一是围绕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的形势下,全国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民商事审判中,妥善审理各类案件,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围绕司法为民,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积极解决执行难,另一方面着力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出现了执结率上升、信访率下降的良好态势。

  三是围绕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不断规范统一执法,确保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地法院办理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加强案例指导、统一司法裁判标准等工作,使全国法院执法更加规范统一,不断加大司法公开和司法廉洁力度。

  王海萍还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建立完善与涉诉信访改革相配套的制度机制。对依法终结的信访案件,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信访人的教育稳控工作。完善司法救助制度,解决信访人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更加注重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社会组织等专业化、行业化调解的优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二是继续加大化解西部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债务的力度,并在今年的财政预算中作出相应的预算安排。

  三是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把四川藏区法院统一纳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的援藏工作范围,在解决一些特殊困难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