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给父母送“鱼”去
2017-03-18 20:25:3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韦德涛
  犹如一夜间,春风吹绿了柳树吹开了桃花,也让春天满眼新气象。

  走在菜市场的街道上,路两边的几家面包店摆满了面包鱼和面包桃子,不时围过来一些中青年女子。一番挑挑捡捡,她们拿着挑好的“鱼”和“桃子”开心而去。不知什么年代,故乡开始流行出嫁闺女给父母送“鱼”的习俗。多数人只知道这是老辈人传下的习俗,能给父母消灾、添福添寿,其他一概不知,犹如不知道小村子旁边的黄河流淌多少年一样。一代又一代传承延续,乡下的春天也由此多了一缕风情。

  老家送“鱼”大多是从二月二开始。在送“鱼”时,还带两个面做的桃子,意味着添寿增福。小时候的面包鱼都是用小麦面做的,不像现在都是加工好的面包鱼,甚至有些还是活生生的鱼。开始做“鱼”时,母亲提前把面发酵好,盘上几道后,再晾一晾,奶奶有时也前来帮忙。奶奶心灵手巧,粗糙的双手舞动着面团,切、搓、捏、点,不大会儿的功夫,两条白白胖胖的面鱼栩栩如生地躺在案板上。奶奶很会做“鱼鳞”,她取来一根筷子,拿在手中用筷子前点后点,左摁右摁,不大会儿一片片“鱼鳞”便显现出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然后,剩下的面头揉在一起做“面桃子”。一直到现在,我都在感叹奶奶和母亲她们那几代的农村妇女,大都没有正儿八经上过学,却是那样心灵手巧,在那些艰苦岁月和不富裕的日子里,她们用一双勤劳的手让我们感知生活如花如歌,没有饱受贫穷的烦恼。

  “面鱼”蒸好了,也该择日去姥爷家送了。姥爷家离我们村有十几里地,中间需要翻过黄河大堤。母亲多是一个人走过去,有时遇上顺路车也带我去。跟母亲走亲戚时,只见她把装“面包鱼”的篮子紧紧挎在胳膊上,用白毛巾捂得严严实实,生怕那一对“面鱼”跑了。到姥爷家时,母亲取出“面鱼”,掰开一大块给我姥爷,再给我一小块。轻咬一口,一股甜味浸透了舌尖,瞬间伴着母爱浸透全身,那时真感到这世界上最好吃的只有这“面鱼”了。

  不经意间,生活给予了我们太多的馈赠,有些可能会擦肩而过,有些可能让你挂念于心,还有一些如这“鱼”,经过不息传承,岁月的洗礼,让生活渐渐厚重而充盈。当母亲已是满头花发时,三个姐姐相继出嫁。母亲已完成她的任务,开始像姥爷那样等着姐姐们送“鱼”。这是生命的轮回,一代又一代延续繁衍,母爱得以回报,孝心得以传递。

  又是一年春风绿杨柳。走,给父母送“鱼”去!尽管“鱼”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但习俗一直没有变,一年又一年依然相送。老家的河堤上,村头街尾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有女儿们送“鱼”的身影,她们带着春风、携着挂念走进母亲企盼的目光里......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吴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