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住有所居,城市发展才有活力
2021-09-10 09:40:59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李一陵
 

  “一个城市,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有未来;对于国家来讲,青年人有了希望,国家才有未来。所以,解决青年人、新市民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重申解决青年人、新市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性。

  一个青年在城市立足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住房。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租房住,在一线大城市,租房费用恐怕要占到很多年轻人工资收入的三成左右。区位比较好的租金更贵。新市民和青年人往往工作年限短,收入相对比较少,购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较弱,很多人选择房租压力小的远郊,每天通勤时间三四个小时,仅上下班就让人筋疲力尽了。对一般家庭来说,买房更是让人望而却步,掏空“六个钱包”也不一定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而即便凑足了首付,房贷也把年轻人压得够呛。

  而同时,一些城市则把高房价引以为发达的象征,殊不知年轻人是城市的活力和未来,高房价吓跑了年轻人,让年轻人丢失了梦想、不敢创新,也是透支城市发展的未来。

  住有所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增加,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关键,无疑是解决大城市中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现实困难。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要重视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努力做到住有所居、职住平衡。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可见,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将成为未来住房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再强调“房住不炒”,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出台了一项项调控措施,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步伐。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当中。

  实现住有所居,让青年人、新市民不为租房、买房所恼,活出青春的样子,勇敢去探索、去创新,去追梦,要在住房问题改革上系统施策。一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不断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维持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总体平稳,这是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则是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缓解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首次明确国家层面的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即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三者为主体。未来需要继续扩大保障性住房“量”的供给,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应力争达到30%以上的目标,使之覆盖更多的人,让更多的青年人、新市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很多举措中,可以看到有关部门对解决青年人住房问题的决心和态度。比如,控制住房租金涨幅,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这是通过加强监管,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减轻青年人租房负担。其中,很多青年人租住在城中村等租金较低的区域,这是他们发展的一个缓冲区。政策提出,不短时间、大规模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加剧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租房困难。而从职住平衡的角度来讲,还需要科学规划城市发展,优化城市布局,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

  下决心下力气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城市政府应该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是地方政府部门保障民生的基本责任,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活力的必然要求,不仅要做,更要做好。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