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光擦亮民生底色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最高法工作报告中的司法为民宗旨
2023-03-10 09:20:5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冼小堤
 

  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是怎样的一条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贯彻实施民法典,审结一审民事案件4583.3万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过去五年,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倾听群众呼声,实质化解纠纷,擦亮司法为民底色。

  用心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报告指出,“让人的价值、尊严受到法律充分尊重和保护”。

  在司法政策中完善人格权侵害禁令、人身安全保护令等规定;审理可视门铃侵害邻里隐私、扫码点餐侵犯个人信息、社交软件私自收集用户信息等案件;审理侵害“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名誉案;审理请求返还冷冻胚胎案,保护丧偶妻子辅助生育权益……一系列司法政策,一个个公正裁判,有力彰显了人民法院对人格权的全面保护。

  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如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法院积极作为,扛起责任——

  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意见,制定网络消费司法解释,加强消费公益诉讼案件审判,妥善审理房地产纠纷案件460.4万件……报告列举人民法院保障民生的举措,让新业态从业者有尊严,让网络消费者有保障,让正当购房人有住所。

  “人民法院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部长张帆认为,人民法院妥善审理平等就业权纠纷等一批案件、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机制等,让劳动者既安“薪”又安心。

  报告显示,五年来,人民法院审结婚姻家庭案件896.1万件。近900万件案件,关系着“小家”和谐,更关系着“大家”安定。

  会同全国妇联等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完善家事调解、家事调查、心理辅导等制度;加大对家暴案件依职权调取证据力度,及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3万份;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健全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审理“空巢”老人、再婚老人赡养案,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人民法院妥善处理每一起家庭纠纷,追求的不是结案,而是每一个家庭幸福和谐。

  孩子的成长、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报告指出,人民法院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推行圆桌审判、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合适成年人到场、回访帮教等制度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努力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该判处重刑的坚决依法判处;依法严格执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通过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长“依法带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积极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遭受网络侵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牛超从报告中感受到人民法院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希望人民法院继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

  全力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审结破坏军事设施、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破坏军婚等涉军犯罪案件2503件;如期完成涉军停偿司法服务保障任务;军事法院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推进军事行政审判试点;河北、安徽、湖南法院妥善解决边防战士家庭涉法问题……

  “为保家卫国的边防官兵减少后顾之忧。”报告强调。

  而对诋毁“抗美援朝冰雕连”、亵渎卫国戍边英雄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依法严厉制裁,坚决捍卫英烈尊严荣光,在全社会高扬尊崇英雄的浩然正气。

  融入大局、融合发展,人民法院全面维护港澳台侨同胞合法权益,积极架起“连心桥”——

  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民商事司法协助全覆盖;出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前海、横琴合作区建设意见;制定司法惠台36条,平等保护台胞台企合法权益;接收港澳台学生实习参访;推行跨境网上立案和涉侨纠纷在线多元化解;举办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司法论坛。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吴小丽深深感受到人民法院的关心,非常认可跨境网上立案、在线多元解纷等方式。“人民法院在横琴合作区积极主动宣传法律法规、提供诉讼服务,有助于港澳居民及时解决矛盾。”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梁美芬曾亲历前海法院的调解工作,十分认可前海法院创新机制允许涉外贸易纠纷双方当事人选择适用香港法律的模式,并建议模式成熟时推广至大湾区其他城市,为大湾区带来更多商机。

  报告指出,“打赢为期三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人民法院持续巩固攻坚成果,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努力兑现群众胜诉权益——

  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16类财产一键查询、线上控制;网络司法拍卖成交超过2万亿元,为当事人节约佣金621.4亿元;联合信用惩戒体系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918万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连续多年开展涉民生保障、涉拖欠农民工工资、涉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专项执行行动,其中执行到位涉民生案款626.8亿元。

  一个个强有力的数字背后,是人民法院一次次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执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有力促进了法治社会和诚信社会建设。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看来,这些年,人民法院执行的强制力、威慑力有很大提升,同时注重更多地将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贯彻到工作中,执行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真正把方便留给群众

  报告指出:“在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破解长期以来群众解纷立案‘门难进’问题后,还要让群众化解矛盾‘事好办’。”

  迎难而上,持续攻坚,建成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真正实现为群众解忧、帮法官减负、让正义提速。

  ——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其他单位协作形成覆盖12个领域的“总对总”在线多元调解新格局,9.6万个调解组织和37.2万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调解纠纷3832万件,在线对接7.6万个基层治理单位,嵌入乡村、社区、网格;

  ——提供普惠均等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提供立案、交费、调解、开庭、执行等“一网通办”服务,12368热线实质办理诉讼事务,跨域立案服务网点覆盖城乡,44.8万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注册使用律师服务平台;

  ——优化在线集约的审判辅助服务。网上保全平台办理保全123万件,2022年93%的诉前保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委托鉴定系统平均鉴定周期26个工作日,较线下缩短1/3。文书电子送达1.7亿次,336个邮政集约送达中心基本实现全国主要城市目的地法律文书“次日达”。

  成果丰硕,利民便民……一站式建设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街道红山社区党委书记刘爱英认为,一站式建设成果丰硕,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

  “打通诉讼便民‘最后一公里’,纠纷诉前化解,在线立案缴费,是真正的利民便民。”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桃江县三堂街镇赤塘村党支部书记高亚由衷为一站式建设点赞。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报告指出,人民法院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10050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积极促进城乡基层治理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依托马背法庭、车载法庭开展巡回审判,畅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守护“黑土粮仓”,服务海岛渔村向海而兴,保护边民侨胞合法权益,用“六尺巷调解法”、“冬不拉调解法”化解矛盾。

  群众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这几年,人民法院注重强基导向,不断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努力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成效显著。”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杨宝玲表示,希望人民法院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去,以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引导全民增强法治理念,人民法院义不容辞。

  广泛开展法院开放日和送法进机关、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举办“现在开庭”、“正在执行”等全媒体直播;指导创作电视剧《底线》、《阳光下的法庭》和纪录片《家事如天》等作品……报告指出,人民法院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公正,展现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成就。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甘胜莲十分认可上述举措,认为是“增强普法宣传力度的有效途径”。全国人大代表、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温合金二室科研员王艾竹表示,各级法院不断加大普法力度,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