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来,唠唠嗑,什么都不是难事
2023-06-24 10:48:19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孟祥宇
 

  编者按: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为了更好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宣传,6月21日起,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推出“这里‘枫’景正好”系列报道,跟随记者探访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看司法服务的“毛细血管”如何扎根基层,积极促进城乡基层治理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敬请关注。

图片

  正是农忙时节,田畦里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散发出湿腥的气息。这里是吉林省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素有“松辽明珠”和“东北粮仓”之美誉。

  漫步于县城内的西湖生态广场法治公园,沿着两侧绿树掩映的平展宽阔甬路看到,湖上一座“S”形木制长廊桥的两侧栏杆上悬挂着多处与民法典内容相关的普法宣传牌。

  就是在这座法治气息浓郁的小县城内,2022年,吉林省梨树县人民法院孤家子人民法庭作为全国唯一受表彰的人民法庭,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图片

  梨树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孤家子人民法庭庭长孙海鑫从1988年起就在这里扎了根,奋战于基层法庭审判工作的第一线。法庭受理的多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的民事案件,虽不复杂,但桩桩件件都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如何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体现“事事为民”四个字,是孙海鑫思考最多的问题。

  “你们双方原本也是关系不错的,看看能不能再各退让一步,利息已经还清,本金也很快就能还上,就是这两三年的事儿。”孤家子法庭家事调解室内,孙海鑫正在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原告老刘一家以务农为生,被告小林经营着一家粮库公司。岁丰年稔,老刘收获的粮食都会被小林收购,两家关系往来紧密。但公司在几年前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小林只得向老刘家借了三十余万元。

  “大部分利息和十万本金都还上了,剩下的二十三万我也只能是尽力、尽快。现在效益不好,我也没办法啊……”被告小林摊了摊手,无奈地说。原告老刘则对于还款时间非常地在意,孩子的婚期将近,他们也需要这笔钱来操办婚事。调解室内气氛越来越焦灼。

  “小林在我这儿还有个执行的案子,我对他也比较熟悉了,而且你们跟他认识这么多年了也知道他不是那种耍赖的人。”孙海鑫和调解员从情、理、法多个层面对双方进行劝解,最终双方就还款时间达成一致,分三期于2025年12月前还完全部欠款。

  就当大家都认为这起纠纷圆满画上句号的时候,老刘又拉着老伴儿站在了调解室外。“不行,我们算了算还是不能这样还!三年时间太久了,万一我等不到了可咋整!”他面带愠色地嚷道。

图片

  气氛瞬间降到冰点,原被告双方剑拔弩张,昔日的情谊也在一声声叫骂中消散。孙海鑫拿过调解书,站在了他们中间。“你们都有调解的意愿,就是在纠结两年三年的时间问题,我懂老刘的心态,我也明白小林的难处。”孙海鑫把手搭在老刘的肩头安抚道,“实在不行咱们就还款日子再协商一下,找个你们俩都能接受的时间?”

  原被告双方在孙海鑫的开导劝阻下,重新坐了下来,放下了芥蒂,重新商定还款日期……

  新的调解书打印下来发到了老刘手里,孙海鑫拍了拍老刘:“小林那边已经尽力把日期压缩到24年年底还清了,他是实在人,不会拖欠着不给你们的。”老刘听罢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孙法官,我是最相信你的,我也相信小林能按时给我钱,谢谢你帮我解决这个大难题!”

图片

  这起案件与往常并无不同,在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孙海鑫总是鼓励和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他以“德”服人,力求两全其“美”,正是通过他入情入理的调解,纠纷才得以及时化解。

  “我们这儿民风淳朴,乡里乡亲的都挺和睦。但是生活琐碎,有时亲情友情难免发生点摩擦。”孤家子法庭副庭长毕红凯告诉记者,从做法官的第一天起,他就牢固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调解结案是一种高质量的审判”。判决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产生纠纷、形成诉讼,也不能说明问题到了难以调解的地步。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科学并且合情理的方式,顺势而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定分止争。”纠纷圆满地画上句号,孙海鑫欣慰地笑了,他低下头,整理了一下绑在左臂上的白布。

图片

  与孙海鑫同一办公室的书记员房帅告诉记者,孙海鑫罹患直肠癌已有几年的时间了,左臂上的白布是为了遮挡住化疗用的留置针。在患病的这些年里,孙海鑫在诉源治理的求索路上,还是行而不辍、步履不停。血小板数值低于10,没有手术指征,医生一再要求他卧床休息,他还是不听劝阻,义无反顾地奔向他的“战场”。

  近年来,在吉林省法院系统学习推广、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背景下,孤家子法庭于2018年,在沈洋镇和小宽镇建立“海鑫法官说事点”,每月定期进行现场办公,不管是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婚姻家庭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各类纠纷,只要群众来访,法官们就一一解答。

  孙海鑫告诉记者,没有需要处理的纠纷时,法官则会就地普法,进村屯、下地头,春天讲土地承包合同,秋天讲粮食买卖,并通过以案释法、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群众预防可能碰到的法律问题。

图片

  被问起建立这个拥有个人IP特色的“说事点”的意义,孙海鑫说:“‘海鑫法官说事点’的建立,真正做到了让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海鑫法官说事点”是创新人民调解的工作载体,更是畅通民意民情的重要渠道。孤家子法庭陆续在乡镇所在地、村部所在地、典型合作社等百姓经常聚集的场所建立“百姓说事点”,让百姓通过“唠家常”的形式,把矛盾纠纷、百姓诉求等社情民意在“说事点”反映出来,实现了矛盾有地说、随时找人唠。

  “‘枫桥式人民法庭’不仅要便民利民,更重要的还要通过法治宣传,将人民群众的矛盾消除在萌芽中。”孙海鑫说道,“我们将为此继续努力,真正让温暖的司法服务,扎根在百姓的心中。”

  孙海鑫就这样带领孤家子法庭的6名干警一起深入基层,体恤民情,致力于解决身边群众最基本的法律诉求。因为,他坚信,建立“枫桥式人民法庭”,必须要充分发挥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做“离百姓最亲近的人”,用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