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有益参考
——读《调查研究方法论》有感
2023-07-07 09:21:0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师正伟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实际工作中,如何掌握调研的“正确姿势”?避免按图索骥、走马观花等形式主义的调研?力戒调研报告中存在“失真、失焦”的问题?针对这些常见问题,广西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自治区政协秘书长王西冀在《调查研究方法论》一书中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凝练出一套简要的调研工作方法论,既有对前人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分析与借鉴,又有对调查研究的基本知识、技能及价值的阐述;既强调了调查研究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又展示了调查研究的思想性和知识性,对于有效地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如何精准选题?调研课题选择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能否转化。只有选准课题,调研工作才有针对性,调查研究才能更好、更快地服务中心工作,正所谓“为事而定”。本书以阐析毛泽东同志的调研理论开篇,并通过对费孝通先生作为典范的社会调查报告的拆解与例析,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认为选题应该从找准切入口、盯住空白点和敢啃硬骨头三个角度思考,从问题出发抓调研,哪个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调研哪个环节,顺着问题全面深入,既到推进顺利、成效明显的地方总结经验,又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领域发现问题。同时,向上发挥“瞭望哨”的作用,将制度改革、体制创新、重点矛盾、重大事件等列为重点课题,超前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下发挥“潜水艇”的作用,深度反映社会治理中集中性、根本性、热点性问题,多换位思考、分析比较,从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事物全貌,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比如作者任田东县县委书记时,认为“读懂百姓才能理清思路,尊重百姓才能加快发展,关心百姓才能促进和谐”,陆续主持开展“问计于民、纳谏于民、取信于民”三个阶段的集中调研,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何高效蹲点?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工作中常用的一种调研方式。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如何通过了解一个点的情况,把握事物的整体特点?如何通过深入研究具体典型,找出事物的特点、本质与规律?对此,作者以自己数十年来的调研活动为例,将蹲点调研的方法总结为“三问、三气”。“三问”——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弄清楚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弄清楚我们能为群众做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地根植于群众当中,看最真实的状态,听最真切的心声,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三气”——接地气、懂风气、重通气,即深入群众要接地气,善于用群众语言“问”群众;沉到基层要懂风气,入境问俗,晓民情、知民情,对一线情况彻底摸透;调研成果要通气,蹲点得到的成果要拿去基层“见面”,及时“晒”到群众面前,摆到现实当中,让虚假空的东西露出原形。作者在广西政协办公厅组织加强和改进全区政协工作的专题蹲点大调研,进而推动一系列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全区市县政协一连串实际问题的解决,就有很好的参考性。

  如何撰写报告?有的人调研选题找得准,调研调得深,采集数据很翔实,可是调研报告写作问题一大堆,读起来味同嚼蜡,使得调研效果大减。该书认为,调研也有三个境界,即调研有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作者专门用一整章的篇幅从标题、语言、材料、结构来具体阐述调研报告的写作,其中,非常凝练地把调研报告语言特点概括为成熟度、新鲜感和情感力,并且针对调研报告中常见的数据运用难题开出了“药方”、提供了范式。读者可以从书中学习调研报告中是怎样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目标与手段等辩证关系,如何从小切口做大文章、从大量个体情况探寻一般规律,新时代新形势调查研究在方向、方略上应怎样适应变化等;也可以在具体操作层面,学习一个调查研究项目的开展,从选题到撰写报告,从“头道工序”到进入决策,怎样设计、如何规划、怎么收尾,过程中要规避什么、坚持什么、发扬什么,什么技巧更有助于获知事情真相、找出问题症结、发现破解之法。

  笔者相信,只要认真阅读体会,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调研中做到少走弯路,答好调研看什么、怎么看、为什么看这三个问题,真正做到调有所获、研有所得。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