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案子的“人情世故”,其乐无穷
——记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法院煤山法庭庭长陈烨
2023-10-09 09:29:2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孟焕良 王小云
 

11大.jpg

12大.jpg

陈烨为村民们上普法课,活动结束后,村民围着他咨询法律问题。

13大.jpg

陈烨为学生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案例和法律知识。

14大.jpg

一起涉农村相邻纠纷案件中,陈烨赴现场勘验。


  做个“多说一句话”的基层法官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和专门部署,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纳入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矢志不渝推进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

  司法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司法人最要防范、克服自身日用而不觉的偏见,以防出现西方司法界常说的“一顿早餐好坏影响当天的裁判结果”。比如,男法官会不会偏袒男方,本地法官会不会因为乡愿而偏帮本地人……这都是要警惕的“先入为主”。然后,要多听当事人说几句,在法庭上、判决里多说几句,让当事人看到法官在为他考虑,以此消除“你为什么没有判我胜诉”的质疑。我想,这也是法院人在法治建设上的有所作为。

  夕阳西下,法官陈烨和法警陈伟外出送达回来,影子拉得长长的。

  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你看他们很快乐的样子,仿佛他们才是一对儿。也不知快乐个啥?”陈伟的爱人向陈烨的爱人贺婷婷“吐槽”。

  “那当然快乐了。别以为他们只是去送达,还要顺路看现场,肯定是又看到、听到了什么,有利于案子解决。”陈烨的徒弟龚春燕抢答。贺婷婷不失时机宣告:“明天的奶茶,我包了!”

  陈烨在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法院工作已有相当长时间了。同事间依然流传着他刚入院时在田埂上跑赢被执行人的传说。陈烨却常思考“如果当初被执行人在追逐中发生意外怎么办”。从少年热血到中年多虑,陈烨像侠客痴迷匡扶正义般在乡间解决纠纷,以期自证“法律人应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去油菜花田看现场

  最近,陈烨在长兴法院煤山法庭的首案正被拍成法治微电影《消失的羊》。案情是这样的——

  老太太80多岁,来到法庭起诉同是耄耋之年的老邻居。起诉书只有一句话:“五六年前,我家6只羊跑到她家,她拒不返还,现要求返还价款12750元。”

  几乎没有证据。仅有的报案记录,也无法证明6只羊被邻居占有。如果简单依法办案,驳回诉讼请求也未尝不可,但陈烨没有。

  “他一定要去看现场。”龚春燕说,如果评选最爱去现场的法官,他当之无愧。

  “你哪里知道他去看了啥?那里已是长满油菜花的田地,说不定当年都不是油菜田。”龚春燕最开始想不通,陈烨一直跟着老太太的三轮车跑。跑到羊圈,搬起砖块坐在泔水桶旁,问东问西。但6只羊到底在哪儿,原、被告双方都不提。

  龚春燕急坏了:“你看他不嫌热、不嫌臭的。”

  在这样相互抱怨中,“病灶”浮出水面:6只羊还曾引发更大的冲突,老太太的丈夫因殴打被告,被判处刑罚。一来二去,老太太是不是想着借“6只羊在哪儿”的悬案,出出怨气?

  “典型的判决不难、破局难!”陈烨找到了人民陪审员、原煤山镇综治办调解能手李金荣,一起想办法。

  刚开始,也曾考虑做被告工作,赔偿一点钱。但被告一句话打破了这个设想:“法官,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哪怕我就只赔偿一块钱,那是不是意味着我拿了她家的羊,我怎么能自己花钱买个贼当呢?”

  法庭主持调解不应和稀泥。

  “乡村老百姓或许不是太懂法律,但是他们会从你的表情、语气、动作里,判断你是不是真在为他考虑。”陈烨就这样一趟趟跑,一次次调解。老太太都看在眼里,认识到自己没有证据,法庭也尽力调查了。最后撤回起诉,承诺既往不咎。

  “用老百姓的方式讲法律,在办案中倾听老百姓的诉求,在分清情和理之下讲好法律。”陈烨说,这其实就是基层法官要做的。

  龚春燕渐渐感受到,“看现场”简直是陈烨的基层司法哲学命题。

  “请叫我陈二”

  别以为陈烨办案像个泥腿子,他原本很有些书生气。

  爷爷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律师,1982年出生的陈烨比同龄人更早接触法律,再加上香港律政剧拱起了“火”,学法律、考法院,顺理成章。大学的法律课上以及毕业之后,陈烨都有点“自命不凡”:“法律人从事着这个社会中最正义、最公平、最神圣的事情。”

  2006年进入长兴法院,2010年选调到乡镇工作三年,后又回到法院。长兴法院谁都能讲几个他的故事。

  贺婷婷就是听着这些故事,不动声色开始与陈烨的爱情。她2011年考进长兴法院,经人介绍认识陈烨。第一感觉是“怎么还有这么古怪的人”——红色帆布鞋、双肩包,与乡镇干部身份格格不入。和同事一起去基层法庭的班车里,“哎,你看到了吗,陈烨QQ空间昨晚又更新了!”“高考了,等着看陈烨朋友圈高考作文……”她不动声色,以便随时“撤退”。

  “你能不能帮我网购这个胶片相机?”陈烨喜欢摄影,拍背街小巷、拍夕阳西下,数码相机已不能满足他的光影爱好。他甚至没有支付宝,全部身家都在一本银行存折上。

  时至今日,陈烨作为互联网第一批“冲浪者”,也没学会点外卖和网购。衣食住行全要仰仗比自己小7岁的贺婷婷。“他常常加班,饭也会忘记吃,我在哪儿都不能忘记给他点外卖。”她笑着说丈夫是“生活低能儿。”

  让她坚持下来的,是陈烨从始至终的柔软心肠。

  第一次看完电影,深夜开车送她回家。途中陈烨突然停车“你在车里等等我。”原来陈烨看到灌木丛边躺着人,下去发现是一名醉酒汉。忙乎一番,回到车上搓着手解释:“躺在这儿很危险,天气又冷,会冻坏的。”

  没有陈烨不管的事儿。看到小区里窨井盖丢了,他拿起手机就拨12345;发现马路上路灯不亮了,他拨12345;察觉路面积水好几天了,他也拨12345……“如果热线后台做一个大数据分析,会发现这个公职人员最爱管闲事。”贺婷婷一边嫌他“事儿”,一边确定了坚持这份感情。

  同事和朋友都被陈烨的耿直所打动,也会用网络热词“二”来形容他。陈烨也自知“有点二”,在QQ留言下说:“请叫我陈二。”

  做了三年乡镇干部

  “陈二”并没有停留在理想主义。

  “突然发现,自己对有些东西还是会在乎,包括工作、前途、事业。一直以为可以活在20岁不谙世事的梦想里。却开始有些小小的贪婪,那个曾经潇洒不羁的陈小烨哪里去了。”2010年9月16日,他写下QQ日志。

  当时,长兴正公开遴选乡镇团委书记,他没想到自己报名了,更没想到考上了。人生像是进了岔道儿,挣扎一番,他安慰自己,快三十而立,“依然保持善良的心,小宇宙里最本质的沙和尘都未变。”

  2010年9月,他成了小浦镇团委书记、综治办主任。

  一开始满身不得劲。遇到老百姓来说事儿,陈烨一开口就是“这个事情按照法律规定要这样判”,却往往压不住阵。村镇老调解主任成了他的老师:“老百姓更想听,他现在该怎么办,而不是你会怎么判!”

  一个工亡事件,家属抬棺闹事,镇里干部赶去处理。连续两晚没有一点进展。直到村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支书前来助阵,事情才解决。但其实解决方案并没有变。“不同的人说一样的话,原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陈烨被现实世界教导,“老百姓不喜欢听你讲法律,得让他看到你在想办法帮他解决问题。”

  对这种“鸡同鸭讲”的感觉,陈烨一时难辨其味。

  当你用法律知识解答某些问题时,被人投来鄙夷眼神,似乎在说:第一,你在说什么;第二,说这些有什么用;第三,我就是不听,你又奈我何。

  他把痛苦倾诉给大学师兄。师兄一语惊醒梦中人:“别小看这鄙夷的眼神,要知道你对他是否也投出过同样的不屑。这些眼神都是法治中国进程的绊脚石,但如果没有这一块块绊脚石,你又怎知现状即是如此?”

  慢慢地,陈烨学着从非常具体的生存状态出发讲事情,慢慢有了乡镇干部的样子。

  直到同事问起一份调解书出路何在,再次“点燃”他的小宇宙。一起赡养纠纷,调解书上载明:若干元生活费、若干斤大米。6年过去,被告一直未履行,原告也未申请强制执行。同事问他:“怎么办?”陈烨答道:“理论上不难,事实上不简单。”

  这个法律人的回答,带着无力、无奈。

  小宇宙开始“引爆”:“法律人应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QQ写日志时,陈烨没有确切的答案,只是越写越想回法院,“法律不仅在书里,还有太多心酸的事和人,也有不为外人所知的甜和美。”

  2013年,翻滚在陈烨内心的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回法院”。甚至有了迫不及待的危机感。他多次跑到院长办公室表决心:“我一定要回法院!”

  “多说一句话”

  如愿回到长兴法院后,陈烨历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太湖法庭副庭长、泗安法庭副庭长、刑事审判庭庭长,现任煤山法庭庭长。他钻在案子的“人情世故”里,其乐无穷。

  “不同于十年前的书生气,现在的陈烨太接地气了。”民一庭庭长张蕾很佩服,“每次他出去普法,老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他问东问西。”陈烨变得喜欢“走出去”,带着案子或不带案子,到村里走走看看;常年坚持亲自送达,对当事人察言观色。

  2019年4月,他第一次接触刑案。从没想过,青少年犯罪如此之多。那个春天,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成了陈烨心头大事。

  焦灼在与刑庭老庭长的一次闲聊中打开。

  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告人也受了伤,老庭长前往其家中开展巡回审判,临走从身上摸了500元钱留下。“你没看到他家的情况,实在太困难了。能帮就帮一点吧。”

  老庭长“多做一件事”,“我能不能在庭上‘多说一句话’?作为法官,给青少年罪犯一个鼓励或是训诫?”陈烨想到以往民事案件中,当事人说得最多的不是“法官,我的要求很合理,你应该这么判”,而是“法官,其实我不懂,你能不能跟我说说怎么办”。如果“多说一句话”就可以,为什么不?

  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刚成年的被告人因盗窃第二次接受审判。庭审中,指定辩护人提到被告人的身世:3岁父母离异、15岁辍学漂泊。母亲不愿过来。“她觉得这孩子已无药可救,索性不闻不问。父亲也不想再多管。”

  这两年,孩子几乎都在监狱中度过。

  “没有人能够决定出生的家庭与生活的环境,但每个人都能决定自己对待生活和成长的态度。”陈烨在法庭上对他说,“你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衷心希望,也相信你能够明白,用何种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决定着你今后人生的去向。”

  庭审结束,陈烨又把他留下来,再次郑重说道:“我们谁都不希望在法庭上再见到你,这是真心的。”

  此后,陈烨把“多说一句”延伸到几乎所有案件之中。一个母亲因容留吸毒被审判,陈烨为她分析:“这是给孩子做多坏的榜样啊?”被告人当庭痛哭。

  这些话到底有没有用?陈烨也不确定:“审判是我们的职业,却是他们的人生。如果我们多说一句话,能够改变他们的人生,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为何不试一试呢?”

  这是他作为法律人的觉醒。法律人的觉醒,不仅在于对别人说,“因为是对的,所以你必须遵循”。也在于对自己说,“因为是对的,所以我确信”。

  小案件也能收获“伟大判决”

  今年上半年,陈烨收到一诉状,兄弟俩因为几张瓦片闹到法庭。

  老二觉得老大趁他不在翻新房子,把黑瓦换成琉璃瓦,导致雨水冲刷速度变快,一旦下雪则会砸坏自家,要求老大拆房。兄弟俩本就吵了40年,互不退让,案子进入审判环节。

  为证实雨水冲刷速度,陈烨去实地测量,提上一桶水,爬上房顶,浇下来做实验。结果显示,冲刷效果变化不大。

  不过陈烨没有就此定论。

  因涉及邻里纠纷,陈烨把村镇调解主任请来,在法庭的“三治讲堂”,将现场所拍照片作为证据材料展示,想听听老百姓的看法。讨论非常激烈,大多数人支持驳回原告的诉求。这下陈烨心里有了数,开庭宣判驳回。“判决不是一家之言,要依据法律规定,也要符合民意。”

  考虑到双方矛盾激化,村民讨论又那么激烈,陈烨的判决说理特别翔实。除现场实验全部数据,他还写道,一处小小的过道不应隔离亲情,一处瓦片的翻新不能盖过内心深处的同胞之情。本院在与双方谈话中发现,双方对于彼此在过往生活中的照顾和关心都未曾忘记。本院希望双方从最小的一件事情做起,那就是彼此遇见时,微笑地打个招呼,说一句“最近怎么样、饭吃了没”。

  后来,一审判决生效。

  “我想用判决书说服当事人。他们的子女也会看到判决,看到法官没有糊弄他们。哪怕上诉,中院法官也能看到,一审为什么那么判。”虽然处理的完全不是大要案,但陈烨还是认为,标的再小的案件,如果化解得当,那就是一份“伟大判决”。

  基层法庭面对的大都琐碎,两口子闹离婚、邻里建房、兄弟分家……在鸡毛蒜皮里主持正义,陈烨对居中裁判有了更深的定义:首先要摒弃先入为主,多说一句话,多听一句话。

  把“我”摘出去,是司法者的一种境界。

  为这境界,龚春燕等团队成员也被折磨得不轻。一起容留吸毒案件,被告人忽然提及自己有立功情节,但案卷中并没体现,陈烨为此休庭,四处打电话查证。本应简短的庭审,他硬是跑了三趟看守所。“被告人也是人,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忽略其合法权益。”

  在龚春燕眼里,庭长还有很多“龟毛”(闽南语。指由于无趣、认真而产生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操作——

  阅卷草稿纸不能扔,都要放进证物袋,那是他办案的心路历程;复印件也不能扔,结案后他可能还要翻找回顾;判决书校对要经历三天“难产”,因为他翻来覆去核……

  但当陈烨要从刑庭调任煤山法庭时,龚春燕还是在双向选择中决定跟他去法庭。“他虽然增加工作量,但也能提供很多情绪价值。”

  “让当事人对司法多一份信服”

  回到思考的母题——“法律人应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兜兜转转间,陈烨在思想和实践之间来回摆渡,早已不再“自命不凡”:法治应该是时代的火车头,但更多现实意义上,法治包括法律人还应该是社会链条上的某个齿轮,他的存在更多是衔接。

  与此同时,他说:“法官这个职业依旧神圣,只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不可能我说的话都正确,别人也不可能一定听我的。”

  在一起合同纠纷中,陈烨通过转账记录等证据,推断双方协议有悖常理,可能存在笔误。为此,他赶赴上海,问询经手人。起初都是顺畅地沟通,直到谈及协议是否有笔误,经手人拔腿就跑,在长长的走道里,陈烨立刻一边追,一边掏出手机录像。

  有了这段视频,陈烨结合大量查证工作,形成内心确信作出判决,帮原告挽回400余万元损失。

  “居然还可以这样办案,这样调查取证!”小伙伴们大为震惊,也通通被说服。案子经过二审、评查,都维持原判。

  陈烨也更加坚定,法官多花精力、多花时间调查取证,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让司法为民变成现实。“老百姓可能千奇百怪的起诉书和诉讼请求,简单看,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但事实上,只要案件到了法院,就不应当成是别人的事,多说一句话、多听一句话、多做一件事,引导当事人在一个诉讼中彻底解决纠纷,才能让当事人对司法多一份信服。”

  这是法治齿轮转动的声音。为减少当事人因诉讼能力欠缺导致纠纷丛生与蔓延,长兴法院成立司法普惠中心,集合当事人诉讼能力画像指引、多部门多跨协同、解纷资源调配等多种司法工作,让涉诉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多一份保障。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