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300多万份裁判文书及诉状,唤醒海量“沉睡”数据,形成7.8亿个数据点,申报近3000个应用场景,近130个应用场景嵌入办案系统——
上海法院的数字之“变”
2024-01-04 08:46:5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凤
 

  “你申报应用场景了吗”“已经开始建模了”“数据模型已嵌入办案系统了”……最近,“应用场景”“大数据”成为上海法院人口中的“热词”。

  这源于2023年年初上海法院启动的“数字法院”建设。“数字法院”是什么?应用场景是如何诞生的?它们在审判工作和社会治理中又将发挥哪些作用?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上海法院。

  三次推进会,只为一件事

  围绕“数字法院”建设这件事,上海法院2023年召开了三次推进会。

  从年初确定“数字改革赋能”的目标,到11月举行第三次推进会,上海法院用了大半年时间,凝聚共识、创新技术、优化思路,打造了“上海数字法院监督管理平台”,将应用场景融入审判执行全流程,在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决策、数助便民、数助政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数字法院”的概念一出,不少人有些疑惑,它与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智慧法院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信息化、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法院工作流程、机制、方式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信息技术是辅助性、服务性的工具,是‘器’。而‘数字法院’是一种理念、制度和机制的根本性改造,是综合运用大数据思维,用海量司法数据来引领、反哺、优化、创新现有工作方式,从而实现法院传统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这是法院工作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入现代化的方法,也就是‘道’。”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以哲学概念中“器”与“道”的关系为喻作答。

  实际上,司法实践中,法官常常会发现一些共性问题却苦于没有解决路径,“新旧法交替过程中,如何防范适法出现错误?”“被执行人公积金账户能否新增为可被扣划的财产?”“职业放贷人该如何甄别与监督?”……

  2023年夏天上海高院发布的征集应用场景的通知让不少法官眼前一亮,“应用场景可以提升效率,减少瑕疵!”“如果可以通过场景收集数据并自动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可能对他们有帮助!”……

  大家纷纷行动,1、500、2000……申报数每周都在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12月10日,申报应用场景数量已达2835个。

  这些场景在通过上海高院相关部门的专业审核后,进入建模阶段。难题摆在了技术团队的面前——如何筛选有价值的数据?如何将场景模型规则嵌入到几十个办案节点?

  “要不,请法官手动录入关键信息?”有人提出这一方案,被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处长陆诚一口回绝,“不能因为要用数据而让大家去填数据,不能增加法官的工作量。”

  最终,以上海法院多年来稳步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技术团队依托小样本训练抽取引擎和语义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全市法院近五年300多万份裁判文书及诉状进行解析,唤醒海量“沉睡”数据,最终形成7.8亿多个结构数据点,并将这些数据和外部共享数据统一汇集至大数据平台。各法院技术工作人员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根据事先拟定的业务规则,以“拖拉拽”方式进行模块的建立,单个场景的简单模型构建只需半天时间。

  模型经过推广评查后进入嵌入阶段。技术团队以可视化配置的形式,将应用场景模型规则嵌入到立案、排期、庭审等全流程网上办案40多个节点中,实现在案件流转至指定程序节点时触发模型规则,并实时预警提示。

  “这种技术方式一方面不会增加法官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不需要改造现有的办案系统,还可快速移植到其他办案系统上,为‘全国一张网’建设输出上海法院智慧。”陆诚介绍。

  经过“场景申报、数字建模、推广评查、嵌入测试、检验反馈、优化完善”六步走全闭环工作模式,一个个凝聚了广大一线法官经验和智慧的应用场景被广泛应用。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10日,全市法院完成数据建模710个,建立案件质量评查模型261个,已有127个数据模型嵌入办案系统。

  “通过‘数字法院’建设,我们让数据模型成为全体法官的智能助手,法官的办案经验以数据模型‘留下来’,把个别法官办案踩过的‘坑’给‘填’上,避免其他法官出现一样的问题。”上海高院办公室主任韩峰如是说。

  一个场景,带动一类案件

  改革初期,也有一些不解——

  “办案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想‘场景’?”“应用场景做出来真的有用吗?”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化,质疑的声音渐渐被认同取代。

  2023年7月的一天,普陀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邵莉星一早收到上海法院12368平台发来的短信:

  “您正在审理的某案件,可能存在当事人赵某已于2022年某月某日死亡的情形。本提示不作为定案依据,请审慎核实后依法处理,避免出现案件质量差错瑕疵。”

  邵莉星一惊,这起案件已经经过庭审环节,原本就快要宣判,结果被告竟然已经死亡一年多了?她一刻不敢耽搁,立即着手复核。

  经查询公安机关人口登记情况并向社区调查确认,法官发现,当事人确实已经死亡,其母因难以接受儿子的死亡,故意隐瞒了事实。在法官的引导下,其母认识到了错误,案件最终以调解结案。

  回忆起这起案件,邵莉星至今还有点“后怕”。如果不是“自然人死亡丧失诉讼主体资格提示预警”应用场景的及时预警,案件将作出错误裁判并被发回重审或裁定再审,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诉累、产生了程序空转,也无法及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执行领域,应用场景也已开始发挥作用,徐汇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安泰最近就一揽子解决了两起“终本”多年的案件。

  案件源自一起多年前的追偿权纠纷,虽然被执行人的公积金账户中有余额,但彼时其尚未退休无法提取出来。于是,因被执行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财产,法官依法终止了本次执行。面对这类多年累积下来的“终本”案件,法院无法及时掌握公积金何时可以提取,只能在茫茫案件中逐案查询,犹如“大海捞针”。

  “执行终本案件财产查控提示预警(公积金)”应用场景为难题的破解带来了转机。一旦系统发现被执行人公积金账户符合扣划条件,法官将第一时间接收到预警,经过复核确认等流程,即可前往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冻结扣划手续。截至目前,上海法院通过该场景发现222起“终本”案件的被执行人符合冻结扣划条件,并据此查控公积金余额1068万余元,61起案件全额执行到位,执行财产查控的时效性、及时性大大提升。

  数月来,上海数字法院应用场景效能持续显现。适法统一方面,研发“电商平台经营者承担责任适法统一”“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缓刑适法统一”等场景,已推送预警信息1417件次;避免程序空转方面,建成“一事多诉甄别预警”“执行案件一案反复终本甄别预警”等场景,促进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预防裁判瑕疵方面,建立“涉刑事和解案件条文适用规范提示预警”“不正当竞争纠纷类案件新旧司法解释适用规范提示预警”等场景,在裁判前及时预警。

  没有严格的审判监督管理就没有司法公正。除了辅助法官办案,上海法院还将场景融入审判管理,实现“数助监督”。通过场景24小时不停歇的滚动式评查,法院的审判监督管理模式由“碎片化个案纠错”向“全流程全面评查”转变。

  据统计,基于已嵌入办案系统的应用场景,全市法院已累计推送提示预警1.6万余条,干警反馈认为有帮助的近八成。“这些场景就像一个个‘超级大脑’,智能协助法官主动纠错、查缺补漏,最终从源头上促进适法统一,提升办案质效。”上海高院审管办副主任张能说。

  治理一片,守护一方

  能动司法,是新时代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上海建设数字法院之初,即着眼于实现从办案到治理的转变,将“数助决策”列为整个体系的重要平台之一。

  “‘数助决策’应用场景主要用于服务社会治理,是一项全新的应用和探索。”上海高院研究室副主任丁戈文介绍道,“目前主要包括决策参考报告类、司法数据推送类和司法数据查询类三种形态。”

  决策参考报告类场景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司法大数据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治理现象、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如针对预付卡消费社会治理隐患、机构养老服务行业困境等社会治理薄弱环节,上海法院建立数据模型,分析排查问题线索2.1万余条,形成相关专题分析报告。

  司法数据推送类场景则致力于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融合。上海法院积极对接市大数据中心,结合有关职能部门需求,建设“助力医保基金追偿”“社区矫正对象全流程监管衔接”等模型,将有价值的司法公共数据推送至有关部门,支持政府部门履职。如静安区人民法院开发的“助力完善税收监管体系”应用场景,对全市法院近五年审结的企业高管离职后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进行分析,发现涉嫌逃漏税款的问题线索832条。为促进当事人主动纳税,法官们还制定了《依法诚信纳税告知书》并已嵌入系统,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系统将自动提示法官打印告知书并要求当事人阅后签字。在静安区法院民庭审理的案件中,已有两位涉诉高管在了解规定后主动缴纳税款12万余元。

  除了数据的自动推送共享,上海法院还开发了司法数据查询类场景,服务社会主体需求。如针对中小微企业一旦涉诉,银行即不敢贷的情况,建立“中小微企业涉诉信息与金融机构共享”应用场景,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涉诉信息查询渠道。目前,宝山区人民法院已与9家金融机构对接,辅助金融机构对企业作出准确融资前评估,帮助多家企业获得贷款约1.25亿元。

  沉睡的数字“活”了,数字治理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在“数助便民”方面,上海高院开发了立案管辖法院提醒、保全到期续保提示等诉讼服务类场景,实现相关诉讼信息、变更情况自动推送、主动提示,避免当事人反复奔波。“数助政务”方面,上海法院将场景建设引入司法政务工作,提升法院司法政务工作管理水平。其中“数字政工”平台已进入智能化运用阶段,通过“数字画像”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全息数据库,为法院政治建设、干部选用、人才培育等提供数字支撑。

  从“个案纠错”到“系统防错”,从“事后监督”到“事前监督”,从“技术变革”到“理念变革”,上海法院摸着石头过河,蹚出了一条“数字法院”建设的新路,绘就了一幅审判工作现代化发展的蓝图。“上海‘数字法院’建设体系运转模式、推进路径已经基本成型,正处于向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下一步,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全力以赴打造‘新时代司法模式变革的上海样板’,为全国法院数字化改革提供上海经验。”贾宇说。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