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举办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第四场访谈
依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最高法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工作报告
2024-03-11 09:05:0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丽丽
 

  人民法院如何服务民营企业?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第四场访谈,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周伦军做客访谈现场,介绍人民法院依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新举措新成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周伦军介绍,近年来,最高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23年12月2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显示,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满意度持续增强,在要素、政务、市场、法治、创新“五大环境”中,法治环境得分连续4年稳居榜首。

  最高法一直高度重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先后出台一系列司法政策和文件,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制度体系。周伦军指出,坚持将社会危害性作为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一、二审对16家企业、34名企业主和管理人员依法宣告无罪,依法再审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42件86人。

  一段时间以来,存在一些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不友好的舆论。人民法院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的保护?周伦军谈到,小米公司起诉的网络侵权案,法院依申请及时裁定被告立即删除侵权文章及视频,防止进一步扩大对民营企业名誉权的损害。依法惩治故意误导公众、刻意吸引眼球的极端言论行为,推动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法治环境。

  人民法院落实惩罚性赔偿等制度,对侵权人进行高额判赔后,胜诉人期盼拿回属于自己的权益,败诉企业也不愿输了一场官司就垮掉。对此,周伦军介绍,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坚持严格依法公正文明执行,基本实现了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的全覆盖,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保障胜诉民营企业及时实现权益。通过网络司法拍卖,降低执行成本,让更多真金白银装进胜诉民营企业的口袋。同时,各级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企业只有合规守法经营才能行稳致远。大力推进企业合规改革,助力完善企业治理,帮助民营企业增强“免疫力”,是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周伦军谈到,各地法院积极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实践,对于依法可判处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民营企业,与检察机关共同做好涉案企业刑事合规改革,对658家涉案民营企业适用刑事合规程序,依法从宽处罚的同时,促其合规经营。

  访谈现场,周伦军回应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志列有关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时表示,要统筹公正合理保护和防止权利滥用,准确把握私权保护与公益保护、促进创新与公平竞争的关系,使保护范围和强度与创新贡献程度成正比,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

  内部腐败是影响与制约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毒瘤”,法治手段是破解难题的最佳手段。周伦军谈到,最高法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企业内部处分、民事赔偿和刑事惩治等多重责任并举的立体追责体系,依法追究民营企业董事、监事、高管违规关联交易、谋取公司商业机会、开展同业竞争等违背忠实义务行为的法律责任,细化勤勉义务的司法认定标准,提高“内部人控制”的违法犯罪成本,维护股东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访谈现场,周伦军在与辽宁方大集团执行董事刘一男互动交流一起民营企业内部职务侵占案时表示,最高法将加快制定对民企职务侵占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对侵犯国企、民企产权和利益的行为,统一判罚标准,更好支持民营企业依法反腐败、“打内鬼”。周伦军还回答了线上观看直播的网友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人民法院有哪些举措”的提问。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