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让节日更“清明”
2024-04-01 09:23:5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朱波
 

  临近清明,各地民政部门与文明办联合发出倡议书,倡导市民文明祭祀,安全祭扫。倡议书提出,市民应优先选择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同时,应自觉抵制焚烧纸钱、冥币、燃放鞭炮等不文明行为,并避免使用塑料花等不易降解的祭祀用品。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又是一年清明时,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如何让清明更“清明”,凸显新时代新风尚,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清明祭祀,体现了中国人对亲情血缘的重视、对先人的敬重,富有情感追求和价值关怀。然而,和往年一样,不少地方在祭祀场所又出现了焚烧彩色的立体别墅、纸质跑车、立体麻将桌椅、男女款式不同的纸质寿衣、燃放烟花爆竹……对于这种祭祀行为,有人认为,先人活在世上享用的和没享用的东西,要让他们在“阴间”也一样不能缺,其实,这正是变相的虚荣心和奢靡欲在作怪。

  殊不知,祭奠重在于心。那种互相攀比、讲究排场、粗俗愚昧甚至铺张浪费的祭祀行为,不仅有违当代文明,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失去了祭祀寄托哀思的本意,既与传统美德相悖,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

  让清明节回归“清洁而明净”,提倡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奠方式,更能表达生者的哀思和敬意,于逝者而言,也是最好的纪念和安慰。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引领身边群众自觉参与文明低碳祭扫,深入倡导“丧事简办、生态安葬、居家怀念、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殡葬文明新风尚,自觉革除丧葬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端正社会风气。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