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法院”是如何建成的?
2016-11-06 09:18:4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俏
  为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阳光司法,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建立完善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这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的一项重大举措。

  与此同时,法院网站和新媒体建设也在进行中。

  想查就查

  审判流程一目了然

  截至今年10月16日,各级法院共公开审判流程信息25.5亿项,推送短信3473.6万条。这是运行近两年来,中国裁判文书网交出的“成绩单”。

  2014年11月13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开通。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推送案件流程信息,变当事人千方百计打听案件进展为法院主动向当事人告知。

  打开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当事人服务”和“公众服务”两个类别清楚明了。“当事人服务”包括“案件查询”“文书签收”“联系法官”和“投诉举报”。

  点击“案件查询”,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在案件受理之日起,登录后,就可以随时查询、下载有关案件流程信息,及时了解案件进展。案件的程序性诉讼文书可通过网络进行电子送达。

  全球第一

  裁判文书触手可及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最终“产品”,是承载全部诉讼活动的重要载体。

  2013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第一批裁判文书,标志着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上线。

  2014年12月,除涉及国家秘密、未成年人犯罪、以调解方式结案、离婚诉讼或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等情形外,内蒙古自治区三级120个法院全部实现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公布,较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中、西部地区法院三年内全部实现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提前两年。

  中国裁判文书网不断完善功能,增加公开蒙、藏、维、朝鲜和哈萨克等5种民族语言裁判文书。截至今年6月8日,西藏自治区各级法院向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传9209份裁判文书,其中公开藏文裁判文书142份。

  不仅在国内,中国裁判文书网也受到了海外的关注。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16日,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量突破31亿人次,其中超过8亿人次的访问量来自海外,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严惩以待

  “老赖”信息一网打尽

  上方是滚动的失信被执行人相关信息,下方是对被执行人信息的查询入口,左边的链接可以直达中国审判流程公开网和中国裁判文书网。

  2014年11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最高人民法院将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执行案件流程信息公开、执行裁判文书公开等信息平台进行了有机整合。

  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提供的搜索功能,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输入失信被执行人姓名或法人单位名称,就可以查询案件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以前要找一名失信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可能要好几天,现在执行法官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动动手指,最快不到一分钟就能查询到。这都得益于网络查控系统。

  网络查控系统连通了3000多家金融机构,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共享被执行人信息,实现网络查控、远程指挥等功能。

  今年10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向执行难全面宣战”大型网络互动直播活动正式启动,当天网络直播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一起合同纠纷案,就引来250多万网友围观,不少网友为直播打击“老赖”点赞。

  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律协副会长、中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学兵也观看了直播,他表示,直播对被执行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震慑,对公众来说是一次普法宣传教育。

  创新载体

  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

  最高人民法院英文网站,全国法院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最高人民法院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

  这是人民法院在创新司法公开载体方面的一系列大动作。

  如今,全国90%以上的法院开通了门户网站,3200多个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司法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取得新进步,在深入拓展司法公开广度和深度上,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的司法需求。
责任编辑:王小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