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都闪着光
——记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法院塔水人民法庭庭长毛静
2023-01-09 09:52:0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姜郑勇 张权 巫小燕
 

引导人们做法治的崇尚者

  作为一名基层审判一线的法官,我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静,是父母赋予她的名字,工作中遇到棘手案件时,她喜欢写写毛笔字,在沉静中思考出一剂剂“药到病除”的良方。动,是她性格特征的一部分,她喜欢长跑、打篮球,更喜欢行走在田间地头,播撒法治的种子,把法律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她,就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法院塔水人民法庭庭长毛静。

  毛静说,她感谢自己14年前的那次艰难抉择。“本来计划毕业后做律师的,在父母的劝说下考进了法院,没想到真来对了地方!”2009年入职法院的第一天,走进庄严而神圣的大门,年轻的女孩不禁发问:“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法律的初衷是什么?”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此后的十余载,她将风雨兼程,在广袤的大地上,用自己全部精力去追寻答案,她的每一步,都闪着光……

  当了法官

  找到人生坐标

  毛静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在绵阳市某小学当了一名英语老师。从小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她,也心怀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于是,在旁人不解的目光里,毛静辞职,成了一名“北漂”。

  来到大城市后,毛静像身边的许多人一样,怀揣梦想,努力工作。闲暇之时,常会觉得自己如尘埃一般,也许是城市的霓虹遮住了天上的星光,也许是城市的繁忙让自己逐渐迷失了梦想,时常有“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的感慨和迷茫,人生的意义也慢慢变得模糊。

  很快,经过深思熟虑,毛静结束了自己的“北漂”生涯。回到家乡,全脱产半年,朝乾夕惕,最终顺利通过司法考试。

  刚开始,毛静想当一名自由度更高的律师,但因为是独生子女的原因,父母更加希望她能够安稳地留在身边。毛静最后还是听从了父母的意见,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绵阳市安州区法院,做了一名法官。

  进入法院,毛静先后在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人民法庭等部门工作,对司法事业的热情一天比一天浓烈。十余年间,审结刑事、民商事等各类案件近2000件,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怀着“为人民服务”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践行政法干警“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要求,坚守初心,忠诚履职、秉公办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人民法庭先进个人、四川省法院庭审标兵2021年度绵阳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

  从人民教师、“北漂”打工人到法官助理、人民法官,毛静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和方向。

  “如果你问我做什么工作会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我的答案是做规则的守护者和践行者。”毛静说。

  时逢良师

  传承司法之光

  初到法院,毛静便被分配到了塔水人民法庭,后又到刑事审判庭继续锻炼。在刑庭,她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庭长欧建,她称其为欧姐。作为毛静司法生涯的引路人,欧建对法律“死磕”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她,鞭策着她。

  记得有一次,毛静与欧建辩论一个她正在审理的盗窃案,关于犯罪形态是犯罪既遂还是未遂,毛静认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已实际控制了财物,属于犯罪既遂。欧建则认为财物还未脱离监管,是犯罪未遂,后来毛静坚持自己的意见作出了判决。随后欧建继续查阅了更多类案,并与其他法官多次讨论这个案件,后来,欧建主动找到毛静说:“我查阅了一些类似的典型案例,也和同事进行了沟通,我们觉得你的结论更恰当……”

  此事对毛静触动很大,一个普通的盗窃案,并不复杂的犯罪形态,欧建却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反复论证,她似乎明白了很多:“死磕”是对每一件案件的证据分析、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推理论证、社会效果以及判决撰写等每个节点,反复琢磨与推敲的职业精神,也是为了公正处理每一起案件,以对得起心中的司法良知,对得起老百姓。

  面对基层大量的矛盾纠纷以及工作压力,在法院工作的前几年,毛静也常有动摇、想当逃兵的时候。欧建敏锐地洞察到了她的情绪波动,关切地对她说:“毛毛,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你坚持原则的性格、宽容大度的胸怀和阳光向上的个性,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法官所必备的条件。所以啊,你适合做法官,而且是人民所需要的法官……”欧建半开玩笑的这番话,让毛静的心变得更加坚定,并决心努力成为一名人民所需要的法官。

  刑事审判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整天忙忙碌碌地阅卷、开庭、研究案件、撰写裁判文书,毛静八年如一日,担当有为,践行着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随着办案数量的增多,当事人看毛静的目光中渐渐多了“满意”二字,这让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繁案精审

  敢于啃“硬骨头”

  “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这是毛静办理案件的一条重要准则。面对重大、敏感案件时,毛静毫不退缩、勇担重任。

  鄢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绵阳甚至四川都影响不小。该案以养老作噱头吸收社会公众资金,案情复杂,涉案金额超过7000万元,受害人数高达上千人,尤其本案受害人多为老年人,其毕生积蓄的养老金“打了水漂”,社会影响和信访压力都大。

  毛静哺乳期刚结束,便主动承办该案,当被问及如何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时,毛静豪爽地说:“公平正义是司法改革的目标,是人民群众的期待。每一件案件,每一个当事人,每一份裁判文书,每一次庭审,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传递给社会大众的司法形象。”经过庭前仔细阅卷,认真审查,她很快便吃透案情,厘清了审判思路。

  在庭前准备阶段,考虑到被告人人数众多,毛静便引导被害人推选出诉讼代表参与庭审,保障被害人在审判阶段的参与权和知情权。通过三次召开庭前会议,毛静及合议庭成员组织控辩双方交换证据,引导和指挥举证范围、举证重点、举证顺序、举证方式,并特别注意听取被害人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在法庭调查阶段,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重点结合控辩双方的质证意见,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与证据之间的印证联系、证据自身的真实性程度等方面,毛静都格外仔细,确保滴水不漏。在法庭调查结束后,她又及时将控辩双方引入庭审焦点,提高了庭审的效率。

  庭审结束后,毛静定期敦促被告人制定还款计划,组织被告人、被害人双方数十次座谈,公开审理进度及被告人还款进度……截至该案审结,共退还被害人损失近5000万元,不仅为地方维护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让群众对司法有更多信任感,对权利保障有更多获得感。

  不做过客

  扎根服务基层

  2019年7月,毛静被任命为塔水法庭庭长,她也是安州区法院唯一一名女性基层人民法庭庭长。她毅然决然地将户籍从城区迁入了法庭所在乡镇,把孩子送到父母身边照看,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用实际行动向群众表明,她不是过客,她将扎根这里服务群众。

  可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太大的差距,刚开始,毛静的一片赤诚和热心并没有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这也是不少刑事法官向民事法官职能转变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在基层法庭,工作中占较大部分的主要是婚姻家庭、相邻权、民间借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毛静像过去审理刑事案件一样严肃、刚硬,群众很难接受,一件案件审理下来,费时费力。

  “还记得刚到塔水法庭时,每次开庭,村民们一说就是一两个小时,很快我便没了耐心。”毛静告诉记者,“当事人陈述案情时,往往东拉西扯、当庭吵架,我甚至听不清、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本想快刀斩乱麻,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分析案情时,我想抓重点给他们分析,可是当事人根本不听,甚至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为此,毛静经常主动向驻守基层法庭20余年的法官请教,如何才能让当事人冷静下来听她说话?如何让群众把自己当成贴心人?“要让别人听你说话,首先,你得听别人说话啊……”此后,毛静开始悄悄观察身边的基层干部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随时向他们请教她听不懂的方言和农业用语。慢慢地,毛静学会了和当地群众拉家长,主动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把生硬、枯燥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关系有选择地融入日常的交谈中。案件处理起来也越来越顺畅。

  有一次,村民陈某一大早找到毛静,说天然气公司铺设的天然气管道从他的地里经过,但沟渠没有及时填埋,后来塔水镇发大洪水,将他种植的麦冬冲毁。毛静听闻立即赶赴现场,并通知天然气公司派人到现场协助处理问题。天然气公司负责人以陈某没有证据证实他们铺设管道的沟没有回填,也不能证实造成麦冬被洪水冲毁的事实为由,拒绝赔偿。毛静找到当地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进行了现场调查,详细了解了天然气管道铺设的时间、地点、范围以及是否进行回填等情况。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听后,随即改变了态度,表示认可陈某说的事实。随后,毛静会同陈某以及天然气公司人员,一起用卷尺丈量了被冲毁土地的面积,天然气公司现场同意补偿陈某5000元并及时支付。

  “群众需要我,信任我,我就要把该做的事做好。”这是毛静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朴实的话语凝聚了她对群众的爱,也凝聚了她对法律事业的爱。

  明辨是非

  解决根本问题

  塔水法庭辖区人口众多,且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家事纠纷、人身损害侵权纠纷、合同纠纷较多。面对这一情况,毛静没有以案件法律关系简单、涉案金额小而有丝毫懈怠,而是在诉前、诉中、诉后都主动作为,注重预防产生类似矛盾,真正做到抽薪止沸。

  毛静借力“驻村法官”工作机制,每月定时进村排查、登记梳理、引导分流、分类调处,通过进户走访、与干部沟通、与乡镇相关部门沟通等途径,梳理矛盾诱因,确定处理方案。

  “驻村法官”工作机制还包括积极指导基层组织进行调解,引导当事人到法院立案登记或向有关机关申请处理,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事后跟踪服务。过程中,一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重大不安定因素,立即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建议,有效避免事态扩大或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

  刚到法庭没多久,毛静就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份来自当事人的“礼物”。在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中,被告是一位老大爷,骑三轮车时不慎翻车,造成搭乘的同村村民受伤。该案原、被告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考虑到这些情况,毛静多次到双方家中组织调解工作。最终,原告作出让步,被告也在多方筹措后主动将赔款一次性支付给了原告。

  该案结案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老大爷来到法庭,从背篓中颤颤巍巍地拿出一袋黄橙橙的枇杷递给毛静:“毛法官,感谢你帮我调解。这是我自己种的枇杷,长得不好看,但是没打农药,你不要嫌弃。”

  “我至今都记得老大爷第一次到法庭的样子:脚上穿一双草鞋,裤腿卷至膝盖,腿上还满是泥巴,应该是刚从地里赶来——这样的画面,我之前只在电视里见过。他站在法庭门口犹豫着没有进来,大概是担心把地面弄脏,我看到后,热情地招呼老大爷进来。”

  那一瞬间,毛静内心受到很大触动,不仅感动于老人的淳朴善良、热情诚恳,也爱上了这充满人情味、充满活力、充满爱的乡村。

  经毛静调解成功的案件数不胜数。赵某某因医疗纠纷数十年上访,毛静多次与基层同志到赵某某家中看望并了解情况,提供法律帮助,共同解决他生活中的困难,最终促成赵某某医疗纠纷诉前调解解决。陈某某婚姻家庭纠纷中,毛静全程追踪,她立即联动陈某某所在镇、村干部以及派出所、司法所多方力量,有效化解纠纷。

  “这件事颠覆了我对法官的刻板印象。”陈某某所在镇上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她用大量的个人时间,节省了司法成本。”农村家事案件复杂,不好取证,传统思想也难改变,往往是判决容易、调解难。但正因为有了毛静这样积极介入的法官,让最难的调解环节变得简单。

  毛静在法庭工作中,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就地协调化解矛盾,将司法触角延伸到乡镇人民群众的家门口、田间地头、集市上,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不仅如此,她还特别注意分析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法庭既是恨的放大镜,也是爱的万花筒,必须左右衡量,倾听每个声音,才能做到情、理、法交融。”毛静和记者分享了她的感悟。

  用心宣传

  传播法治声音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毛静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官,除了要办好案件,还必须重视法治宣传,讲好法院故事,传播法治声音。

  毛静撰写的学术论文曾三次获得四川省法院三等奖。她参加各种现场法治宣传活动,与群众面对面现场答疑解惑;参与录制各种普法宣传视频,在线上播出,取得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针对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农业种植大户等不同群体,专题讲授相关法律知识;曾代表绵阳市法院参加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选拔。她还多次将庭审现场开到高校校园、乡镇场上,并数十次与绵阳市电视台《案与法》栏目合作,让广大群众能直击庭审现场,将法治宣传落地、铺开,真正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效果。

  毛静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普遍赞誉。在近日安州区法院召开的支部学习活动中,该院政治部主任胡长群这样点评道:“毛静作为扎根基层的人民法庭庭长,固守着那份对法律的执着,带着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坚守在基层一线,真情对待群众、真诚办理案件、真心解决纠纷,调撤率、服判息诉率、结案率等一直名列前茅,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守护着乡村的和谐与安宁。”

  提到毛静,法官助理巫小燕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毛毛姐既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老师,在她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如何同老乡打交道、如何快速找到当事人之间的争议焦点,如何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如何拟写一份法律文书……”

  “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有力量。”毛静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法治的微光,微光汇聚成河,就能筑就一个法治大国,我愿此生追寻那束光!”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凭着对法治信仰的坚守和司法事业的热爱,凭着对法官职业的尊崇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基层审判一线的法官,毛静的司法求索之路以有力的步伐,踏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