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为民情怀 抓实“公正与效率”
2023-07-10 09:18:0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童立松
 

  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审判工作永恒主题,必须把“两个维护”贯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做深做实能动司法,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落到实处,不断让人民群众在美好生活中获得更新感受。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重要部署,“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指向个人层面的物质富足、精神富裕,还包括对社会层面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大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要始终坚定人民立场,时刻牢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基层法院处于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是最贴近人民群众、最能倾听民生民意的“神经末梢”,也是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试金石。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审判工作永恒的主题,必须把“两个维护”贯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做深做实能动司法,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坚持党的领导,履行大局所向的时代使命。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类矛盾风险挑战萌芽于基层,相互交织、作用并反映在基层。人民法院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把握大势大局,坚定分清大是大非,始终确保法院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要紧紧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心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项工作都从政治上看、按法治来办,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促进厚植党执政的政治根基。要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察“青萍之末”、善见“一叶之秋”,通过严格执行请示报告等制度,推动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将党的领导不折不扣落实在审判执行最前线。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群众所盼的时代温度。如今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感不仅限于“一纸判决”,也与诉讼活动的一个程序、一项服务或一次执行紧紧关联,归根究底,是能否让矛盾纠纷一次性解决、实质性解决。人民法院要打破传统“坐堂问案”模式,更多“下堂调查”“上门送法”,主动履职作为,不断提升司法亲和力、公信力。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法结心结,强化释法析理和判后答疑责任,落实有信必复,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当事人胜败皆明、心服口服。要聚焦人民群众的“一件事”需求,深化审判领域“当事人一件事”改革,坚持立审执破兼顾,防止案件“一办了之”、程序空转。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依法妥善审理涉民生领域案件,畅通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推动司法服务更加普惠均等、触手可及。要聚焦人民群众最现实迫切的执行难题,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帮助解决各方问题,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

  坚持共融共享,彰显治理所需的时代担当。近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政治优势,最大限度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筑牢基层治理的“桥头堡”。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民法院必须躬身基层治理,把“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自治组织等探索党建联建机制,发挥治保主任、片区民警、网格团队等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以组织共建助力实事共办、难题共解、诉源共治。要加强“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围绕区域定位、经济发展、服务人群等不同特色打造“一庭多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将“共享法庭”作为人民法庭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与县乡村三级矛调中心和“浙江解纷码”融合协同,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充分拓展司法服务半径,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

  坚持改革创新,凝聚发展所望的时代智慧。“不日新者必日退”,唯有深化改革,才有前进的不竭动力;唯有变革重塑,才能拥抱时代的发展。进入数字时代,为满足人民群众普遍追求的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司法工作亟须与之相适应的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人民法院要深化数字法院建设,推动诉讼流程再造、司法模式变革、诉讼制度创新,构建案件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提升审判执行质效,让公平正义更优质。要强化数助决策,构建迅疾有效、专常兼备的司法大数据分析模式,做好调研报告、审判白皮书成果转化,推动司法建议掷地有声,通过审理一案解决一片,让公平正义更高效。要发挥以法隆德的重要功能,打造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精品案事例,用“小案件”诠释“大道理”、引领“大风尚”,让公平正义更可感。

  坚持自我革命,锤炼未来可期的时代品格。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只有牢记“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深入践行“三个务必”,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要把一体提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重中之重,自觉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于审判执行实务,坚定法治自信和法治自强,打造信念坚定、勤廉并重、党和人民放心的过硬铁军。要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坦荡真诚与民营企业交往,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关系,展现人民法院的浩然正气。要突出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树立基层基础导向,大兴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不断汲取发展动力,将与时俱进内化为新时代人民法院的鲜明品格。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法院砥砺奋进的不变方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人民法院要坚守为民情怀与法治担当,做深做实公正与效率的统一,用高质量人民司法服务创造高品质美好生活。

  (作者系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院长)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