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 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
2024-01-04 09:54: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毕惠岩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结合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和法院工作实际,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深做实诉源治理,打造了 “1133”诉源治理新模式。

  一、坚持党委领导,“一盘棋”一体推进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诉源治理列为法院“一把手”工程,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创新能动司法,“抓前端、治未病”,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往前延伸,凝聚更多的力量致力于多元解纷,形成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机制,让矛盾纠纷止于未诉、消于未发。

  二、坚持多元解纷,“一张网”协同发力

  成立一站式、“小柿暖心办”诉讼服务中心和“1133”诉源治理中心,汇聚法院内部和外部各种解纷资源,织就解纷“一张网”,形成多元解纷新格局。

  院内,将解纷资源有效整合,在两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和绿色服务窗口,返聘退休老法官参与信访接待,设立“查询确认群”一站解决群众问询,引入心理咨询助力矛盾调处;选聘有经验的特邀调解员,嵌入速裁和快审法官团队,在法官指导下开展诉前诉中化解。

  院外,为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合力,与辖区部分街道签订多元解纷备忘录,携手进行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联合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或机构,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警调、访调等工作,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务求实效。

  三、坚持品牌塑造,“三平台”助力解纷

  创设诉源治理“工作站”。在辖区17个街办全部设立诉调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配备2名专职诉调对接员,开展矛盾纠纷梳理及诉前化解。建立民商事业务庭室与辖区街办诉调工作站“结对”化解诉前矛盾纠纷制度,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解纷站。

  开发诉源治理“智平台”。开发全市首个在线“综合调解平台”,将所有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纳入平台,平台现有18个调解组织,入驻201名调解员。法官智审系统和调解员的终端电脑相连,实现一键分案、批量导入、人像认证、云上调解、多端互联、数据适时汇聚和有效回传,方便调解员随时随地线上调解,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降低了调解成本。

  设立诉源治理“特诊室”。成立“马小舒法官物业纠纷工作室”“李钧法官金融纠纷工作室”等,法官牵头指导行业解纷组织力量,对特定纠纷进行源头专业诊治;与齐鲁公证处合作,成立民商事纠纷解纷中心,探索对知识产权等纠纷赋强公证解纷新模式;在济南军事法院建立全省首个军地共享共治法庭指导站;与工会建立劳动争议品牌调解工作室等。

  四、坚持源头治理,“二机制”激活引擎

  推行示范裁判机制。对物业、商品房销售预售、劳动争议等可能引起大规模连锁反应的纠纷案件,进行示范裁判,做到审理一案、解纷一片。如在处理成片区的商品房类案纠纷时,先选取一个或一类典型案件进行判决或调解,并向片区内的居民进行释法和宣传,力促其他数百件纠纷顺利化解。

  用好司法建议机制。对办案中发现的容易引发纠纷的普遍性问题,用司法建议形式予以提醒,以司法建议“小切口”作好社会治理“大文章”。2023年以来发出司法建议30余份,均收到良好效果。针对海鲜市场监管的司法建议在全省司法建议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院长)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