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书写大爱
北京二中院少年法官用爱心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0-05-26 16:20:2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施忆
法官参加少先队退队仪式
  作为全国17个中级法院少年综合审判试点单位,北京二中院少年庭立足首都中级法院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完善少年审判理念和机制,能动司法,构建“家庭 学校 社会 法院”四位一体保护模式。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少年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并荣立集体三等功,多位法官获“妇女儿童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少年审判突出贡献奖”。

    “课堂式庭审” 法官变成“老师” 意在释法析理教育感化

  小金(化名,10岁)本来有一个美满的大家庭,大舅、二舅、三姨还有姥姥、姥爷,一家人和睦融洽。但1995年姥爷去世后家里为分割姥爷留下的宅院发生了多次激烈争吵,相互间再也不往来了。懵懂的小金情绪越来越低落,上课也老走神,她真的很怀念那段舅舅爱姥姥疼的美好时光。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小金的姥爷杜某和姥姥王某共有四个子女。杜某生前在北京丰台区有一个院子,1999年院子被拆迁,签订拆迁协议后,全家以小金二舅的名义用全部拆迁款和优惠购房指标回购了六套房屋(均未办理产权证)。后一家人因为分配这些房产诉讼至法院。原审法院对六套房屋的使用权进行分割后,小金二舅一家不服,提起上诉。

  少年庭张春燕法官接手案件后发现,小金一家人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几套房屋的分割使用问题,只要能依法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案,一家人的矛盾就可以化解,受损的社会关系还有恢复的可能。但是这个案件继承、析产等多重法律关系纠结,涉及到众多权利主体。如果单凭法官在庭上进行简单解释,当事人的权利和份额都很难说清道明。能不能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尽可能明晰地讲清法律关系,给当事人算一个明白帐,进而提出一个合理方案?于是她想到了图示的方法。在开庭时,法官将写字板推进法庭,把本案的权利义务关系清楚的标示出来。在法官的引导和解释下,一家人终于把帐算清楚了。在法官提议下,全家人当庭协商出了分配方案。

  庭审结束后,小金的二舅握着法官的手说:“张法官,您这笔账算得太明白了,我服了!今天晚上我们全家要好好聚聚,三年了,就因为这房子问题,我们兄弟姐妹弄得跟陌生人似的,是您让我们这个家庭重新团聚,您今晚一定要出席我们的家庭聚会。”张法官婉言谢绝,并说:“希望你们一家今后再遇到什么事,多商量着来,这个世界上,兄弟骨肉才是最亲的。我也希望家里的这些孩子能在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一家人听了法官的话都信服的点点头。

  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是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中的“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北京二中院少年庭在大胆探索、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工作机制和有效做法。他们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首创了这样的“课堂式庭审”,并广泛应用于民事、刑事庭审。“道理讲透了,感情到位了,当事人也就服了。”审判长艾明这样跟记者说。

  该院在未成年人民事审判中探索绿色通道、法官寄语、法庭亲情探望、周末法庭等审判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也得到了最高法院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

      社会调查 心理疏导双管齐下 失足少年迷途知返

  2008年11月13日20时许,小兴(化名,北京某职业学校学生)尾随某女青年,趁其不备采用掐颈等暴力手段,将女青年劫持至巷道内实施强奸致其死亡。后小兴被捕归案。

  在开庭前,少年庭王洪波法官经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小兴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好,曾获“校级优秀干部”等,街坊邻里队他的评价也不错。这样一个孩子为何会走上犯罪道路?王法官意识到案子不能一判了之,还应该更深入了解一些情况,为后续帮教打好基础。于是,她找到小兴户籍所在地的司法所,委托他们对小兴本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走访调查,司法所出具的调查报告显示,小兴父母都在外打工,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性格内向不爱跟人交流,但村里人都觉得他老实本份。人民陪审员在开庭时当庭宣读了调查报告,小兴及其家长也表示认可报告的情况。

  初步了解小兴的成长环境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他说真话、道实情,挖出思想根源。庭审结束后,法官特意安排了心理专家单独对小兴开展心理疏导。专家从成长环境、生活状况及其接触的不良信息等角度,帮助小兴分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启发他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在专家的疏导下,小兴道出实情:因为自己平时很少跟人交流,所以迷恋上了网络,经常上网浏览色情网页,久而久之,就萌发了实施强奸的念头。在专家的帮助下,小兴认识到自己行为给被害人和家属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法院依法对小兴判处刑罚后,他泪流满面,恳求受害人的原谅:“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不该上黄色网站,更不该伤害无辜,希望能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在场的法官、检察官和人民陪审员抓住时机,开展教育。

  少年庭庭长王晓松介绍说:“少年庭改变过去单一依靠法官调查走访的被动工作模式,探索完善多部门联动调查机制,全面了解掌握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前的表现,同时,借助专家力量,从心理、情绪、性格等方面入手,深挖犯罪根源,增强法庭教育的效果,有效落实少年刑事审判‘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除上述社会调查和心理辅导外,北京二中院少年庭还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量刑辩论、制定未成年人抢劫犯罪量刑基准、完善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等机制。深入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审判理念和原则,通过科学的、人性化的审理方法,确保寓教于审取得实效。

    家长学校 法制课堂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法官阿姨,我爸爸已经一年多没来看我也没给抚养费了,现在妈妈下岗了,我能向爸爸要抚养费吗?”这是在少年庭举办的一次“家长学校 法制课堂”上,一个叫小娜(化名)的孩子向少年庭法官提出的问题。截至今年5月,北京二中院少年庭共审理各类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一、二审案件1600余件,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法律意识淡漠、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学校法制教育不到位,是未成年人犯罪或侵害他人权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少年庭法官发挥司法能动作用,积极与学校、家长、社区以及相关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联系,搭建家长、学校、未成年人与少年法官沟通互动平台——“家长学校 法制课堂”。

  “家长学校 法制课堂”以广大未成年人及其家长作为教育主体,少年法官结合真实案例,通过法律讲座、法庭开放日、主题班会、少先队退队仪式等,向他们普及法律常识,宣传法治观念。2007年至今,“家长学校 法制课堂”先后十余次走进中小学校、社区,听众逾万人。一个家长在聆听了法官讲述的真实案例后,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孩子不听话我就会揍他,今天听了法官的讲座,我才知道,棍棒下不一定都出孝子啊。”

  为确保“家长学校 法制课堂”长效化、规范化,少年庭6名法官分别在中华女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左安门中学、芳星园中小学等担任客座教授、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建庭3年来,全庭共有358人(次)参与各项延伸工作,累计时间近1400小时。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少年审判不同于其他工作,需要法官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需要满怀着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案件之外的延伸工作。作为少年法官,依法办案远远不够,我们要离孩子们近一些,再近一些,法官多走出去,孩子们就能少走进来。”谈到案外延伸工作,王晓松庭长这样说道。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