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新亮点述评之六
2017-01-02 20:39:31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王优玲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机制体制,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释放新动能。

  释放新的消费潜能

  新型城镇化是消费需求的“助推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蕴含巨大的消费潜力。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具体目标——“十三五”期间,要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三个一亿人”的新城镇化,其住房、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生存与发展质量的提高,将催生庞大的消费市场,也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统计表明,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73倍,消费支出21392元,相当于农村居民的2.3倍。据测算,如果农民工的消费率达到城镇居民的水平,每年可增加消费规模超过万亿元。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变革、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分工细化,能扩大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需求,提升社会消费结构。

  开启巨大投资空间

  新型城镇化是拉动投资的重要载体,将带动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巨大投资需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说,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蕴藏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广袤的农村在改善人居环境、垃圾处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巨大的市场。

  专家估算,我国自2001年以来,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未来10年—20年,我国将新增城镇人口4亿左右,按农民工市民化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将直接带动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城市公共基础建设、城市集群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推动相关城市公共基础建设,带动跨区城际铁路、公路、能源等基建领域的投资,这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开动力空间。

  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

  我国近日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扩大到2个省和246个城市(镇)。试点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探索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到2018年取得试点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说,新型城镇化要实现的转变之一是,要从注重城市间的竞争,转向城市间的竞合。现在是以城市群为主体的时代,不仅要发展中心城市,也要发展周边,这样才能发挥中心的服务作用,形成合理流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同以往经济带的概念不同,经济轴带上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密集程度会更高。在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下,沿线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通过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的广阔发展空间将被开辟,这是通过发展思路的创新对中国区域发展空间的拓展。
责任编辑:周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