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引领法治文化建设
2021-04-22 09:03:2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怀荣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人民法院责无旁贷。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要发挥执法司法的引领作用。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此举将进一步培厚法治中国的文化土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法治根基。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人民法院责无旁贷。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要发挥执法司法的引领作用。作为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要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打破物理阻隔,便能在线观看案件审理;通过依法惩恶扬善,司法机关及时亮明态度,指明方向,播下法治文化种子,培植起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夯实法治宣传教育基础。真正管用而有效的法律,不只写在纸上,更要写在人们心里。《意见》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就是特别强调基层普法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各级人民法院要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树立“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理念。每一起案件都是生动的普法教材、法治文化的素材,每一个办案过程都有精彩的法治故事。要以“八五”普法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形式,着力增强以案说法的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形式上,要以法治精神、法治事件为蓝本,创作生产出优秀的法治文艺作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强化道德的支撑作用。用法治文化浸润心田、滋养社会,引导人们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指导意见,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司法系统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没有道德的滋养,法治文化就缺少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思想基础。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厚植法治文化的思想根基。

  推进法院宣传队伍建设,加强系统培训。法治文化是一门学问、艺术,而且是政治性、专业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问和艺术。讲好法院法治文化故事既要用心,还要有智慧。要加强法院法治文化宣传队伍系统性专题专项培训,用心研究社会需要什么、舆论关注什么,以群众视角讲好法治文化故事,让法院法治文化宣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价值。

  法治文化的培育不可能速成,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将审判司法与普及法律知识、讲好法治故事等相结合、相融合,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通过一件件作品,传播法治理念,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