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数据助力带来大惊喜
2021-05-31 09:46:1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郭燕
 

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理系统页面。资料图片

  图②③:2021年3月30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等走进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调研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及智慧法院建设情况。胡祥生 摄

  图④:2021年4月22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理系统正式上线。钱成 摄

  当事人输入信息,就可以预测到他期待的判赔金额;点击调解成功率排行榜,就可以挑选到绩效更优的调解机构……

  2021年4月22日,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理系统首次亮相,便捷实用的功能设计,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全程可视化监督,到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理系统经历了怎样的诞生历程?

  全程可视化监督

  “纠纷双方,一方是国内企业,另一方是国外企业,这样的案件比例大概是多少?”2021年3月30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新侨人士调研走访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期间,东华大学侨联副主席、图书馆副馆长吴状春询问道。

  “当事人一方住所地在境外的案件,大概占到我们整体案件量的15%左右。”上海知产法院副院长黎淑兰脱口而出,“待会儿介绍大数据应用平台时,您还可以进一步了解。”

  据了解,上海知产法院的大数据应用平台于2018年5月正式上线,经历了多次升级更新,目前已具备及时性、全面性、实用性等特点。

  “大数据应用平台涵盖了知识产权审判总体情况,包括质效管理、类案分析、专项审判、结案方式、保全执行、技术查明以及服务大局、精品成果、队伍管理等九大板块内容。”上海知产法院技术调查室主任管弦向来访嘉宾们介绍。

  伴随着她的解说声,技术人员演示了平台运行情况,并通过点击界面上的相关数据,让来访者了解到该院2020年度知识产权案件情况——收案5279件,结案4789件。在受理的各类案件中,专利案件最多,共计1973件,占全部案件的37.37%。

  实际上,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功能还不仅如此。除了能够自动抓取各应用接口数据,实时更新,实现法院工作的全程可视化,该平台还可以定向定量深度分析汇集的数据,掌握反馈重点工作推进、案件运行态势、诉讼类型特点等情况。

  通过平台分析,来访嘉宾对法院的审判工作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平台显示,上海知产法院自2014年12月正式成立以来,案件数量逐年递增,至今受理各类案件1.5万余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院只有18名法官,当鼠标点击到某法官办案信息时,平台显示,2020年该法官结案量超过460件。

  “大数据应用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陈学斌在观看演示后不禁感慨。

  偲节供应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亮认为,应加强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运用,通过机器学习,帮助法官大大降低工作强度。他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把最终的审判工作交给人工智能,而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案件类型,将充分数量的案件交给机器去学习,并做出初步的判断,这样可以帮助法官降低劳动强度,也可以弥补目前的人员配置问题。

  上海博超联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晋胜国则建议,大数据应用平台应向社会公众开放:“后续平台开发应加强执法监督的功能,让当事人更加放心。”

  案件管理更加“智能”

  全国人大代表、新侨人士的建议引起了上海法院系统的关注。今年4月2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该院首个知识产权案件管理系统。该系统在“政策信息”“队伍建设”“资讯交流”“技术查明”“典型案例”“知产法库”等版块设置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能”程度,特别设置了“司法大数据”版块。

  “我们将努力把该系统打造成管理者决策的‘风向标’,法官办案的‘四库全书’,以及指导行业发展和公众行为的‘指南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判团队负责人、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大数据趋势分析小组组长王静说。

  据王静介绍,“司法大数据”版块共包括8个子栏目,分别是“决策辅助”“专项审判”“结案分析”“审判质效”“要素统计”“类案分析”“裁判文书”“多元解纷”。

  在“决策辅助”栏目,平台以“案件标的额1000万元以上”“涉诉企业为世界500强”等为标准,通过大数据筛查,实时向法院管理者推送辖区内的“重点关注案件”,为管理者精准决策提供支持。

  在“类案分析”栏目,使用者在搜索栏内输入当事人姓名或名称等搜索信息,就可以查询到相关的类案数量、结案方式、结案金额。此功能为法官判断当事人的心理预期提供了参考,也为法院推进判赔金额统一提供了借鉴。

  在“多元解纷”栏目,页面左侧是上海各个法院诉前平均调解成功周期和调解机构成功率的排名,右侧是平台对诉前、诉中不同调解类型案件的实时统计。通过该栏目,法院可以选择到绩效更优的调解机构,有针对性地完善调解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调解工作能力和水平。

  “司法大数据”还有为行业发展“把脉开方”的作用。技术人员以某电商平台为例进行了演示,根据“司法大数据”显示,2020年5月后,该平台涉案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同年2月,上海知产法院对其发送司法建议,就平台商家存在刷单行为,建议其加强企业自身管理。该电商平台接到司法建议后,立即进行了整改,并于5月进行了反馈,称已对商家做出扣分、下架、扣除保证金和关闭店铺等严厉处罚,建立了虚假交易的监控体系。

  “目前,上海法院已实现司法大数据在全市法院范围内的共享,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者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并通过设置权限等方式,在便利知识产权审判调研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司法大数据的安全性。”上海高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刘军华表示。

  为社会服务

  “在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法院上线知识产权案件管理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今年4月的新闻发布会后,上海高院还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侨联代表、技术专家等近10人进行座谈交流。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征在发言中说道。

  上海市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法务官童丽萍也对案件管理系统给予了高度肯定:“上海法院顶层设计知产案件管理系统,将更好支持技术事实查明和损失量化、推进裁判尺度统一和司法公正。”

  除此以外,代表、委员、专家们还纷纷就案件管理系统的未来建设建言献策。

  上海市侨联基层工作部二级巡视员王思东认为,案件管理系统最终是为社会服务的,希望平台能够把数据适当地向社会开放,就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提示。用生动的案例告诉公众,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不能做的,助力法治精神走进百姓、融入生活。

  蚂蚁集团互联网法律中心副主任李紫来提出,大数据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深度应用,有赖于法院、政府、企业之间的数据互通。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密等问题,实现敏感数据“可用不可见”,提升跨部门、跨行业、跨平台之间数据交互的安全性。

  上海高院副院长张斌听取意见和建议后表示,在案件管理系统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将来可以进一步考虑与外部数据的拓展对接,同时研究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平台效能。此外,案件管理系统要发挥纠纷处理和风险防范的双重作用,充分关注社会需求,尤其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

  张斌介绍,今年,上海法院特别成立了知识产权司法大数据趋势分析小组,对每月全市法院的知识产权案件收结案趋势进行分析。今后,小组要借力案件管理系统,切实发挥司法大数据服务审判的功能和价值,并通过系统进行效应传导,既“接天线”,也“接地气”,让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社会风尚。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法院高度重视发挥司法的指导引领作用,除了开发运营知识产权案件管理系统,还通过发布白皮书、典型案例等方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发布会上,上海高院还通报了“2020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2020年上海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典型案件”相关情况。

  “全市法院要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职能作用,坚持贯彻‘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司法政策,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机制,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为上海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张斌要求。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