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无奈,仍坚持为孩子们精心缝制 “口罩蚊帐”
2021-06-07 15:51:43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陈凤
 

  “假如我们班有个女同学,长得不好看,被其他同学孤立、嘲笑、戏弄,大家都不敢和她做朋友,有一天班级要搞个活动需要两两合作,你愿意和她一起吗?”

  2021年4月7日下午,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一间教室内,一名法官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案件,为学生们分析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不要把‘欺凌’当成‘玩笑’,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既不做忍气吞声的受害者,也不做视而不见的旁观者。”法官认真说道。

  这是首届“百校百讲献给党——上海法院青少年法治讲师团进校园”活动第一课的现场,这位圆脸、戴眼镜、笑容很有感染力的主讲法官,是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以下简称少年家事庭)庭长顾薛磊。

图为顾薛磊讲授“百校百讲”第一课《校园欺凌离我们有多远》摄影:韩笑

  坚定青少年法治教育信念的“法官爸爸”

  顾薛磊荣誉累累,曾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但他最喜欢的,依然是“法官爸爸”这个亲切的称呼。

  站上讲台为孩子们上法治教育课,已经是顾薛磊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事实上,顾薛磊所带领的20人团队,每年都要跑十几所学校,大约覆盖5000名学生。

图为顾薛磊为学生进行网络授课。摄影:金文斌

  顾薛磊说,一次庭里法官给小学生上课,主题是“对性侵说‘不’”。一个女学生听完课,回家就告诉了母亲自己曾经在游泳池被摸过。“当时女孩还懵懵懂懂,后来她的母亲报案,公安经过调查取证查找到了施害人,同时还发现这人曾对其他女童实施过猥亵。最终,施害人因猥亵儿童罪受到刑事处罚。”

  这一事件,让顾薛磊信念更为坚定,他认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细水长流,功在千秋。

  曾经的“化缘法官”的无奈

  上海长宁法院少年家事庭开设了“为孩子父母学校”,除了为学生上课,还专门为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中的父母上课,尽量减少父母离异对孩子带来的伤害,此外,法官们还会定期为社区居委、社工组织等进行普法宣传。

  “多年前我们到外面做法律咨询,还有人说‘你们法官是不是太空’,我们还要和他们解释,普法也是法官的职责,现在呢,有不少单位还会主动联系我们去给他们上课。”顾薛磊很感慨,这些年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都增强了太多。

  时间倒回到7年前,那个时候的顾薛磊还是一位到处求人、到处碰壁的“化缘法官”。为了案件中那些生病的、被遗弃的、生活在困境中的孩子们,他跑民政局、跑居委会,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积极回应。

  顾薛磊感觉到无奈和疲惫,“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只是未成年人保护中的一个环节,如果缺乏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仅凭法官的力量,是无法真正实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

  只想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多年来,为了困境儿童,顾薛磊多方奔走和呼吁,从每一起个案着手,努力推动各部门形成共识和合力。上海市妇儿工委等部门也开始尝试通过课题、提交议案等方式,积极推动儿童福利相关地方立法的出台。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我国福利体系和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对困境儿童的保护机制已逐步完善。今年6月即将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了对困境儿童的保护理念,在明确了国家监护的兜底职责,并提出临时监护和长期监护概念的同时,重塑协调机制、明确牵头部门,为陷入困境中的孩子们密织了一张保护网。“目前,民政、妇联、青保办、教委、社工等各个组织和群体都有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顾薛磊说。

  从案件中收获“幸福时刻”

  几年前,顾薛磊遇到了一起特殊的离婚案。案件中的父亲到法院起诉离婚,诉讼中多次嘱咐法官去看看他的女儿,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震惊之余,顾薛磊与主审法官一同去看望这个孩子,才发现这个6岁女孩患有自闭症,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哇”叫,还会对人有攻击行为。

  顾薛磊一阵心痛,孩子以后该怎么生存下去呢?他向长宁区妇联和相关心理协会寻求帮助,请心理咨询师定期上门为女孩作心理辅导。几个月过去,顾薛磊再次去回访,情况完全不同了。女孩开了门,拉着他的手让他坐下,虽然话不多,但开始愿意表达。尤其让顾薛磊惊喜的是,孩子抱着心理咨询师的脸,亲了一口。

  那一刻,顾薛磊的心都要融化了。让他更为感动的是,“法官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因为有了全社会的温暖,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少年法官的工作和医生很像,每一个案子背后都有一个“生病”的家庭,每一个困境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生病”的父母,而对于“法官爸爸”顾薛磊来说,每判好一个案子,每解决一个孩子的困难,看到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就是他的幸福时刻。

  顾薛磊始终记得他刚进少年庭时听到的一个“口罩蚊帐”的故事:一个未满18岁的男孩触犯刑法,需要接受行为矫正,炎炎夏日,举目无亲的他被安置在一个条件简陋的基地,一位长宁法院少年法庭的老法官在回访时发现孩子住处蚊子很多,就现场拆了几十只卫生口罩,为男孩缝制了一个细孔的“口罩蚊帐”。

  虽然已经过去多年,顾薛磊还是会把这个故事讲给新进的年轻人听。“时代在变,现在我们条件好了,不需要再做口罩蚊帐,但是这种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孩子一样对待的精神,会一直延续下去。”顾薛磊说。

  少年审判工作,仿佛在一条永远没有终点的道路上不断奔跑,但顾薛磊仍然在努力。

  “我热爱这块净土,热爱未成年人审判事业。”顾薛磊说。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