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政法英模|杨军:20余年办案近4000件无一有错
2022-04-20 10:47:00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杨军是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原刑事审判庭庭长、扫黑除恶办公室主任,2020年7月25日牺牲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线,年仅52岁。

  从事司法审判工作20余年,杨军公正审理各类案件近4000件,无一错判、改判。这么多年、这么多案子,就没有遇到过推不掉的人情?沙市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绍军曾经问过杨军,得到的回答是:“国家给法官这么高的待遇,我只有把工作做好、把底线守住,才对得起法官职业,对得起共产党员的身份。”

  6月9日,记者来到杨军生前工作的地方采访。他的同事们说:他就像定海神针,有他就有了主心骨;检察官说:他就像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在他身上有学不完的经验;律师说:他就像飞速转动的“陀螺”,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等把案子办完了,我再去医院”

  “杨庭长太累了!他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无私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6月9日,沙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邹应斌接受记者采访时,几度哽咽,“我们对他关心不够,损失了一位好同志。”

  时间回拨到2020年7月24日下午。杨军从江陵赶到荆州城区,参加“6·03”专案联席会议。他和办案人员讨论案情和证据补充侦查情况,交流“打财断血”“打伞破网”工作。下午5时许,会议一结束,杨军马不停蹄回到办公室,整理第二天向审判委员会汇报的材料。晚8时30分许,他回到家中,顾不上休息,又打开电脑撰写一起非法捕捞案的判决书。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杨军推掉了和妻子去武汉给儿子过生日的行程,全天参加审委会会议:上午,研究“11·20”涉黑案,并作为“6·03”涉黑案的承办人,详细汇报办案情况;下午,作为审委会委员,参与对近期改判案件的集中研究。

  这一天,是杨军连续工作的第22天。下午6时30分许,审委会会议结束,他继续和同事们讨论“6·03”涉黑案案情。看到他一脸疲惫,大家劝他:“杨庭长,你脸色不好,回去休息吧。”“老杨,还是请假去医院检查一下吧。”……杨军回答:“等把案子办完了,我再去医院。”

  讨论结束,杨军又加班审阅“6·03”案件材料。当晚9时许,他感到胸背剧烈疼痛,被送往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主动脉夹层破裂,被紧急转到武汉同济医院抢救。

  凌晨2时30分许,经抢救无效,杨军牺牲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线,年仅52岁。

  “只有守住底线,我们才有底气”

  “中午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忙;下班大家都走了,他办公室的灯一定还亮着。”在沙市区法院法官助理肖婷眼中,杨军几乎没有慢下来的时候。他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前往公安部门、检察机关的路上,或者在办公室研究卷宗、撰写判决书。

  家里的书房,是杨军的另一个“办公室”。沙市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张志浩说:“我2016年底进入刑庭,就没见他休过年假。他平时的工作状态,是‘五加二’‘白加黑’。”

  常年加班加点,杨军的身体频频亮起红灯。在一次庭审中,他鼻血如注,染红了法袍和面前的卷宗。同事们劝他改日再审,但他简单处理后,坚持完成开庭。

  刑事审判的卷宗材料非常多,一个案子常常有数十、上百本案卷。肖婷说:“再多的卷宗材料,杨庭长都会认真阅读,亲手写阅卷笔录。”

  在杨军的言传身教下,2年间,沙市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有2名年轻法官助理考取员额法官。有人劝杨军歇一歇,把担子交给年轻人,他说:“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我没有这些负担。我做惯了,多干点不要紧。”

  “杨庭长经常提醒我们,刑事法官手中的法槌起落间,便能决定他人的命运。每一个案件都是一次司法公正的考验,只有守住底线,我们才有底气公正处理每一个案件。”张志浩说。

  “关于案子,有什么话法庭上说”

  “我执业20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关于杨军的负面评论。”律师姚忠斌告诉记者。杨军不仅是业务精湛的刑法学老师,更是清正廉洁的人民好法官。

  听闻杨军去世,已经刑满释放的晏某恳请姚忠斌陪他前往吊唁。晏某曾是一起寻衅滋事案件的被告人,案件承办法官正是杨军。按照公诉机关提供的伤情鉴定材料,受害人伤情构成轻伤二级,晏某应被依法处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作为晏某的辩护人,姚忠斌仔细研究了受害人的病历资料和鉴定报告,将伤情存疑意见向杨军反映,并申请重新鉴定。杨军仔细分析后,认为姚忠斌的意见有理,同意依法将该案移送司法技术科重新鉴定。

  最终,受害人的伤情鉴定为轻微伤,晏某的刑期因此改变。庭审结束后,杨军的真挚劝诫令晏某等三人痛哭流涕,发誓一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杨法官指引我走上从善之路,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杨军的灵柩前,晏某泪流满面、长跪不起。

  法官与律师,因案子联系在一起,不可避免会有交集。有些不了解杨军的律师想请他吃饭,他总是直接拒绝:“关于案子,有什么话法庭上说。”但对于律师们的正常诉求,他又不厌其烦地通过法官会见的形式,耐心听取、细致沟通。

  “除了工作,你就没有点别的爱好?”姚忠斌曾经好奇地问。杨军回答:“怎么没有,我喜欢看兵器书籍。可现在忙,买的《兵器知识》杂志,有的还没拆封,放在家里,等退休了再看吧。”

  “和案件当事人保持距离”成家规

  “一提到他,我们总是讲着讲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杨军的妻妹邹蜜对记者说,“大哥是我们家里的开心果,尽管话不多,但是他风趣幽默,常常一言两语就能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杨军和妻子感情特别好,是家族中的模范夫妻。他对妻子唯一一次发火,也是因为案子。

  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一个远房亲戚因为案子找上门来,杨军硬是不见。妻子见对方年纪小,实在不忍心,劝杨军说:“见个面吧,不收礼就是了。”

  杨军严厉地说:“今天这个亲戚见了,明天别的亲戚就能找上门来,以后可能是朋友、同学,甚至案件当事人!决不允许任何人干扰案子,这是底线!底线不守住,我们这个家也不会安宁!”

  从此,“和案件当事人保持距离”成为家里的铁家规。

  在工作和家庭的天平上,杨军一直努力维持着平衡。他烧得一手好菜,经常抢着干家务活,还负责每月交水电费、定期采购日用品。

  “退休了就好好陪你去旅行、去看风景。”杨军曾经对妻子承诺。但他爽约了,夫妻俩唯一一次出远门,还是送儿子到武汉上大学。

  “回一趟西安,看一看小时候随军生活过的地方,吃一吃馋了几十年的凉皮。”杨军也曾经畅想。如今,他的这个小小愿望也落了空。

  “做法官,就该像他一样,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一直把杨军当做恩师的员额法官曹旭华流着泪说。她和庭里的年轻人,将杨军法袍上的扣子剪下来留作纪念,激励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默默奉献。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