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五字诀”助推行政争议源头化解
2022-05-17 09:57:4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毕安迪
 

  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区位特点,形成了以“知、行、解、踪、预”五字诀为主要内容的副中心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实现每年约30%的涉副中心行政案件于诉前化解。

  “知”,即诉访结合,了解群众真实诉求。通州区法院以进入司法程序的涉副中心行政案件为切口,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动询问当事人案件背景情况,寻找争议爆发点,并以当事人为主体建立线索性“诉源治理工作台账”,详细记录各项背景信息,着重对存在涉诉风险的核心问题进行标识,纳入重点跟进范围。而对于以涉诉信访形式进入“大法官留言”系统的涉访信息,通州区法院坚决落实24小时内100%留言回复要求,并及时标记在“诉源治理工作台账”中。

  “行”,即内联外通,践行新时代马锡五式审判经验。通州区法院抽调精干司法力量下沉基层村户开展涉诉情况调查,倾听群众心声。2021年全年,行政审判庭以庭长带队、资深法官分组落实形式先后26次前往诉讼当事人家中进行家访,就当事人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充分调研,以“蹲田间、坐炕头”的方式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解”,即多方协调,寻求矛盾化解最佳方案。为推动涉诉风险的早日化解,通州区法院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依法审判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体系。2019年,在涉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最后四户滞留户行政裁决案的审理中,通州区法院贯彻诉前查访、诉中审理、诉后督实“三环递进式疏导体系”,以召开联席会议、圆桌会议的形式组织人民法院、属地政府、当事人、代理律师及村委会等组成“N+协调小组”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调。经过近10次沟通协调,最终促成中国人民大学与其中两名被拆迁人签署安置补偿协议,中国人民大学于同日就该两起案件申请撤诉,实现了纠纷的实质化解,两名被拆迁人向承办法官赠送锦旗“公正判决得人心 耐心调解见真情”。

  “踪”,即建宗立档,对诉源治理后期效果持续追踪。为避免出现“阵风式”治理弊端,保证诉源治理取得持续性成效,通州区法院对每一个纳入“诉源治理工作台账”的当事人均建立了档案,着重对已取得的诉源治理会商结果和方案进行详细记录,并指定具体负责人对诉源效果进行持续跟进、承办到底,督促行政机关及时落实协调方案,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预”,即延伸职能,为行政机关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近三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副中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与执法水平,通州区法院先后为市发改委、市规自委、市统计局执法总队、市信访办及市住建委等市、区级行政机关集中开展了30次专项授课,就副中心行政执法工作中易发、高发问题进行归纳汇总,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听课人数逾3000人。该院还通过对典型案件邀请负责人出庭与旁听,以案说法、以点带面,实现“审理一件、化解一批、预防一类”的案外效果。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