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南京江宁区法院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纪实
2022-08-26 08:42:3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兴武
 

  今年1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委政法委举办全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成果展评活动,其中,江宁区人民法院《五位一体聚合力,齐抓共管化纠纷》项目榜上有名,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创设于2016年的江宁区法院“五位一体”劳动争议调处平台,向着群众急需接力改革,形成调解、仲裁、诉讼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解纷体系。6年来,平台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2.3万人,受理各类案件73743件,其中调解结案48432件,调解率为65.6%,促成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量占劳动仲裁受案总数之比从超过60%逐渐降至20%以下。

  了解需求,寻找解纷的打开方式

  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改制,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纠纷已成为较突出的社会矛盾。

  江宁区法院调查显示,2011年至2015年,该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每年平均以25%的速度增长,同时,案件呈现新型化、多样化且对抗程度较高的特点。2011年至2015年,该院劳动争议案件年平均上诉率在60%左右,比普通民商事案件上诉率高出3倍多。

  “企业和职工不该是对立的两面。”江宁区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王瑶说,“2011年至2015年,此类案件调撤率年平均保持在近70%。这说明,只要机制合理,这类案件有希望在未进入诉讼程序前得到化解。”

  处于诉讼对立的劳资双方,都有不同的难言之隐。放下偏见与对抗,让纠纷得到快速公正的解决是双方共同的渴望。

  面对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攀升背后的民生焦虑,江宁区法院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司法的打开方式。

  2016年,江宁区法院用时半年,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1.2万余字的《关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探索研究》调研报告,让司法审判更好跟上民众需求。

  报告勾画出劳资纠纷化解的新蓝图:将便捷、专业、低成本,非诉、迅速、节约,合作、衔接、整合作为目标;变单打独斗为“法院+”,将多元化解社会共治作为实现路径。

  “劳资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需要以法治为后盾,以多元解纷机制为依托,合力推动职工和企业互利共赢。”江宁区法院院长李传松表示。

  2016年10月,在江宁区法院牵头下,江宁区成立劳动争议调处中心,中心设有法院的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区人社局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和劳动监察大队、区司法局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区总工会的法律服务站。

  “五位一体”调处平台至此成型。

  优化供给,满足诉讼的多元需求

  出现纠纷究竟该先找哪个部门?“一裁二审”时间太长,维权常常困在程序中怎么办?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江宁区法院从优化资源入手,让讨说法的群众尽量“少进门、少跑路、少折腾”。

  江宁区法院“五位一体”劳动争议调处平台,让群众告别来回奔波,只进一个门就能解决所有诉求。

  江宁区劳动争议调处中心设立的五个服务窗口,标志一目了然。有法律服务窗口,提供维权咨询、代写诉状、准备证据材料、帮助申请法律援助;有调解服务窗口,当事人可在纠纷任一阶段,申请相应组织介入参与调解;有立案服务窗口,对调解不满意的可直接进行立案……首次进入调处中心维权的刘先生一点也不感到陌生,他说:“跟着窗口流程就可按程序维权,方便快捷更舒心。”

  为方便群众高效便捷解纷,江宁区法院打通各个程序的转换通道,推进调解、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特别程序等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探索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机制以及文书送达、答辩期等事项的效力认可机制,固化和传递不同程序的工作成果,使相关事实、证据、程序性事务直接转入下一个环节,避免重复劳动,以程序加速回应维权提速。

  “从群众需求出发,‘五位一体’调处平台为当事人提供多元解纷、立案登记、分调裁审、涉诉信访、普法宣传等服务,‘法院+’使劳动争议解纷实现新旧动能平稳接力、有序衔接。”李传松说。

  通过“五位一体”调处平台,在法院等部门的主持下,以法治为后盾,发生矛盾的劳资双方坐在一起,平等协商,向着公平和谐而行。

  数据显示,2021年,区工会法律援助站、区司法局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累计接待来访职工约2万余人次,有近15%的矛盾直接得到化解;区劳动监察大队共受理工资、社保、年休假等各项投诉举报案件5852件,涉及职工11700人次,化解纠纷5852件,累计追讨工资、社保等待遇合计约5698万元;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7697件,调撤率为87%;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89件,同比下降8.5%,调撤率为52%。

  合力驱动,释放共治的社会潜力

  不少重大劳动争议纠纷,起初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纠纷,因未能在争议初起之时及时介入化解处理,问题积少成多,矛盾由小拖大。

  江宁区法院从解纷上游发力,变事后纠偏为事前预防。

  受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劳资纠纷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在“五位一体”调处中心,常态化“法律体检”多种多样。法院结合案件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制作成信息简报,每月通报一次,每个年度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司法局、工会联动街道工会、司法所等单位,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预警网,随时掌握矛盾新动态。

  共享时代不能缺少共同治理。五个不同的部门,如何形成“五位一体”一盘棋?

  凝聚力量需要制度引领。2017年,由法院、人社局等五部门共商共建的五项机制应运而生,这五项机制包括信息共享联动机制、人员培训联动机制、工作协调联动机制、重大群体纠纷处理联动机制、宣传指导联动机制,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五个部门每月召开一次“五位一体”联席会议,各部门先通报情况再商讨裁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对重大群体性纠纷处理,明确应急反应工作流程:劳动监察快速介入调查、工会参与协调、司法行政予以法律援助、仲裁快速立案、法院财产保全,对关键问题成员单位第一时间集中“把脉会诊”。

  “大家都在流程之中,流程提醒着干、推着走,从自发逐渐走向自觉。”王瑶说。

  共商共建走向共赢,合力共治释放更多潜力。近两年来,调处中心在诉前共化解群体性纠纷66批,涉及劳动者1466人、企业66家。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