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法学联提醒广大在法中国留学人员警惕海外诈骗
2022-11-22 10:56:5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全法学联)当地时间21日提醒广大在法中国留学人员警惕海外诈骗。

  全法学联在提醒中说,2022年接近尾声,这段时间是诈骗团伙作案的高峰期。近日,我们收到不少同学遭遇诈骗的消息,经济损失惨重,令人痛心。全法学联在此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种最新或常见的诈骗模式,希望帮助大家防患于未然。

  一、假冒法国电力集团(EDF)工作人员

  这些诈骗团伙会通过邮件或电话与你联系,使用品牌名称或虚假论据提供产品、服务或能源合同,甚至通知你,将派遣工人至你家中:

  1、假冒第三方能源公司,使用非法手段推销能源合同。

  2、假冒EDF技术人员,到你家中获取你的电表号码,从而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终止能源合同,以便与另一个供应商签订新的合同。

  3、假冒工人,谎称自己是EDF住房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的一部分,为你进行能源改造工作,比如安装太阳能板。

  EDF官方从不上门施工;EDF不会为在BLOCKTEL上注册过的用户提供电话推销;EDF官方从不需要你提供银行卡号。

  二、假冒消防人员

  在法国某些地区,比如Digoin市,从每年的11月中旬开始,会有消防员上门进行募捐的传统。于是有些诈骗团伙会打扮成消防员的模样,甚至通知你将派人到你家中进行募捐。且他们出售的消防员日历上也的确有消防员的照片,真假难辨,令人防不胜防。因此,请大家对所有类型的募捐保持警惕。如发现问题或心存怀疑,请立即与警方联系。

  三、虚假快递配送信息泛滥

  自夏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收到以Colissimo、DPD、UPS或La Poste等快递公司为名发送的关于快递配送的短信,声称收件人有一个包裹正在等待交付,然而因为关税、个人税收申报或运费等原因无法正常配送,必须紧急付款才能收到,短信中还提供了付款链接。

  法国国家信息系统安全局(ANSSI)指出这类链接会将收件人引致一个假网站以获取受害者的个人和银行信息,然后骗子可以盗刷或者在暗网上将受害人个人信息出售给其他犯罪分子。

  这种骗局的一个变种是让潜在受害者安装一个第三方恶意应用程序来窃取机密数据。

  四、“虚拟绑架”的诈骗

  这是指诈骗分子冒充“xx总领馆”等中国驻外机构的名义,通过技术手段冒用总领馆和使馆的电话号码,用中文录音电话致电本地中国留学生,谎称接电人签证或护照到期;或称接电人护照或银行信息被盗用涉嫌犯罪等,要求接电人按录音指示按键转接人工服务或回拨某个电话号码。

  上述“套路”都是诈骗分子的布局,他们以此套取留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家长的信息并将其用于引导控制学生拍摄自己被绑甚至私密的照片视频,然后将其保存下来。之后便会设法让学生关机,使得外界和家长不能与其取得联系。诈骗分子便趁此时机将“被绑照片”发给家长,骗取高额“赎金”。

  “虚拟绑架”骗局新花样层出不穷,作为留学生的我们请勿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五、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往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中国驻法使馆也通过多种平台多次发布安全提醒,警示在法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在此我们重申:

  1、不要轻信对方公职人员身份

  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技术手段将电话号码伪装成中国驻法国使馆、国内公安部门或快递公司、电信服务运营商的电话,并引导当事人上网核实,从而骗取当事人信任。

  2、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文件

  不法分子通知接电人因其涉及非法采购邮寄防疫物资、信用卡诈骗、跨境洗钱等卷入重大刑事案件,已被国内公安机关通缉,并通过社交软件发送伪造的“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使当事人信以为真。

  3、不要轻信对方诱导和恐吓

  不法分子往往以“帮助证明清白”或“协助办案”为诱饵,诱导当事人汇款至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托管”,有的还会诱导当事人拍摄裸照、录制裸体视频等“配合调查”。有的不法分子还会以“案情保密”等为由,通过恐吓手段操控当事人不上网、不与亲友联系、按时汇报行踪,进而实施诈骗或者“虚拟绑架”。

  4、不要轻信理财陷阱

  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与当事人交友、网恋,取得信任后,诱骗其在虚假投资平台投资、下注。此类平台往往使用蝇头小利诱骗用户不断追加投资,最后无法取现,血本无归。不法分子还可能包装成为“理财大师”,把当事人拉进全是“托儿”的“理财群”实施诈骗。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