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首都西南绿色生态屏障
——北京房山区法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纪实
2023-02-18 09:25:0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岩 左尚昆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位于北京西南部房山生态涵养区,近年来,该院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延伸司法职能,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助力建设美丽首都,为北京西南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打击犯罪,突出保护实效

  未经许可的非法采矿行为会导致当地原有植被、土壤及矿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房山区法院曾审结一起涉非法开采建筑用砂总方量达15万立方米、价值468万余元的非法采矿案,该案被告人在被判决非法采矿罪的同时,还被判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等各项损失共计777万余元,该案作为房山区法院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成功入选“北京法院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展提供司法保障优秀案例”,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郑某作为当地村民,擅自开采当地建筑用砂,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判决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能尽力弥补破坏带来的影响,还子孙后代以碧水蓝天。”承办法官董杰说。

  2022年,房山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涉案公司多次将餐厨垃圾污水排放至小区楼前的污水井内,并流入河道导致环境污染。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判决涉案公司等犯污染环境罪,并判决其赔偿水务公司经济损失60余万元。该案在依法打击破坏水资源类违法犯罪活动中起到警示作用,同时这也是法院用司法力量守护生态环境、守卫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的为民行动。

  专案专办,加快审理节奏

  为公正高效审理涉环境保护类行政案件,保障破坏环境类行政处罚决定有效执行,房山区法院建立“专案、专办、专对接”机制。在收到涉环境保护类行政案件后,将审理、谈话、送达等工作分派到专人,实现工作任务专办、专对接,提高司法审判效率,达到该类案件“快审、快结、快执行”的效果。

  在房山区法院受理的涉环境保护类行政案件中,行政非诉审查类案件占近九成。在实行“专案、专办、专对接”机制后,行政非诉审查类案件最快2天内结案,平均审限不超过15天。审理此类案件时,该院一方面敦促生态环境部门依法行政,按照行政程序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多番倾听行政处罚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意见,释明相关法律后果,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房山区的景区道路沿线有多家农家乐,经营各类特色农家餐饮。隗某经营的露天烧烤因烧烤棚内没有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导致油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景区环境造成污染而受到行政处罚。但隗某拒不缴纳罚款,生态环境部门遂向房山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实现行政案件裁判的社会效果,该案专办法官多次与隗某进行沟通,最终隗某意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和错误性,也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不利影响,当即缴纳了罚款。

  为进一步加大环境司法保护力度,实现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的功能定位,房山区法院在设有旅游假日法庭的长沟人民法庭加设环境保护审判庭,选派具有刑事、行政、民事审判工作经验的法官到岗任职,充分发挥人员人才优势,整合优势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试点运行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体制,利用特色法庭的专业化审判优势,切实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

  源头治理,加强多方联动

  “大家排好队来签字,这是按照刚才的调解意见制作的笔录,今后不在休息时间施工,施工时尽量降低噪音。”在房山区河北镇某村村委会屋内,126名村民在承办法官组织下,井然有序地在调解书上签字,并成功领取到经济补偿款。房山区法院在不启动诉讼程序的情况下,为村民、企业释明噪音污染法律问题,妥善化解这起群体性噪声污染责任纠纷。

  为源头解决环境破坏问题,房山区法院以巡回审判、环境保护日等为契机,以召开新闻通报会、发布典型案例、组织法官线上授课等形式开展环资类普法宣传活动,对西南辖区百姓进行重点法律宣传,生动诠释环保理念,普法受众近20万人次。该院积极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自觉遵守法律规范。

  “要充分发挥联动共建机制的协同作用,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相融合,扎实落实联动机制各项工作职责,形成多方合力,发挥组合优势,共同守护全区生态环境。”房山区法院院长娄宇红表示。

  为更好地促进北京西南生态环境共治,房山区法院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参与公检法涉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畅通案件审理沟通机制,与房山区生态环境局签订共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联动机制合作协议,建立“各司其职、有效衔接、强化协调、一体联动”的生态环境执法司法联动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