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和合金融”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2023-10-30 10:29: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余建华 高贝 陈敏
 

执行干警走访企业做和解工作,妥善化解了一起涉20余家企业的执行案件。

法官用“金融解纷码”了解纠纷化解情况和流程。

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共同对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进行调解。

路桥区法院金融“共享法庭”内,法官对金融纠纷开展诉前化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和合金融”纠纷多元治理模式,针对金融纠纷体量大、实质性解纷难等突出问题,创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预执废”等制度,逐步形成“1+2+N”金融解纷体系。今年,全院新收金融案件同比下降29.7%,新收金融执行案件同比下降27.7%,形成金融机构、企业、社会面多方共赢的局面,以“能动善治”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靶向施策

  直击金融纠纷源头

  台州老粮坊文创园,极具传统特色,综合旅游、文娱、餐饮等,吸引了不少消费群体。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的许多餐饮企业还在为客流量头疼。

  “前两年餐饮旅游业不景气,店铺租金和银行贷款都快交不上了。”回忆起一年前的困境,一家特色创意餐厅老板娘陈某不禁唏嘘,“当时就想着,能撑多久算多久,银行起诉了,法院判了,实在不行,只能关店。”

  陈某没想到,联系她的不是法官,而是金融“共享法庭”调解员。她更没想到,调解员表示可以和银行工作人员一起上门调解。原来,早在2021年底,本着“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路桥区法院成立全市首家金融“共享法庭”,整合现有调解资源,组建了一支“机动灵活、进村入户”的调解队伍,为当事人提供全天解纷服务,大幅提高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和调解成功率。

  当时银行发现了这笔贷款的风险苗头,便第一时间向金融“共享法庭”申请人民调解。台州银保调委派驻的人民调解员经多方权衡沟通,促成双方达成续贷方案,考虑到餐饮业的实际情况,将还款日期延长至2025年,以分期方式减轻陈某负担。

  这一方案对老粮坊的餐饮企业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原本想要放弃的老板,重新树立了信心,通过人民调解与银行达成新的协议,为老粮坊餐饮业复苏赢得了宝贵时间。

  “金融纠纷的诉源治理,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发现纠纷源头和实质解纷,在金融‘共享法庭’,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金融“共享法庭”庭务主任黄星介绍,区别以往债务人逾期后才提起诉讼的传统模式,辖区内所有金融机构在发现利息逾期、经营状况不佳等金融风险苗头时,即可向金融“共享法庭”提出纠纷化解申请。“这就为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关口前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银行可针对风险尚未恶化的客户,及早介入人民调解。”针对潜在的不同类型贷款风险,金融“共享法庭”创设了“ABC分类解纷模式”,为银企提供“以贷还贷”“分期展期”“减免息费”等多种方案,促成金融纠纷诉前化解。

  “在传统金融解纷模式下,我们承担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台州银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杨文辉表示,新的解纷模式,多维度、全方位实现降本增效。“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省去送达、开庭、判决等环节,真正实现金融解纷全程“零费用”,“司法确认”保障后续债权的实现,给银行吃上“定心丸”,放下顾虑,给企业主提供更多风险缓释的机会。

  为给暂时性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更多“回血”空间,最大程度减少因进入司法程序而引发的不良连锁效应,路桥区法院建立“延期司法确认”制度,改变原有的“调解即确认”做法,在申请书中设置延期确认条款,将司法确认程序的启动时间,从签订之日起30日内延长至债务人发生逾期之日起30日内。借款人按约履行,银行就无需申请司法确认,纠纷也不会到法院,这对大部分不想因为“有官司”而影响声誉的生意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据了解,2022年以来,金融“共享法庭”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化解的443件金融纠纷中,仅有14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司法介入的“等候时间”换取了当事人自动履行的“诚信空间”,在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推动了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能动善治

  “和合司法”贯穿全流程

  “按照‘违约即起诉、开庭即判决、生效即执行’的传统办案模式,企业在诉讼过程中难以得到喘息的机会,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金钱以及时间成本去兑现金融债权,对于法院来说,也面临着源头预防难、案多人少矛盾加剧等诉源治理之痛。”路桥区法院院长葛利江说,“和合金融”的核心就是通过创新司法制度供给,将“和合司法”理念融入金融纠纷化解全流程,从而给困难中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重生的可能。

  今年3月,台州某农业科技公司因金融借款纠纷被起诉。该公司曾在五六年前开办庄园,经营时兴的农业观光体验项目和儿童游乐园等,平均日接待人数超过1000人,高峰时达5000人,还被评为3A级景区。

  该案主审法官于学潮审查起诉材料后,认为支持银行诉请符合法律规定,“但从被告角度看,直接判决支付280余万元,如果不能及时履行,还将面临强制执行,这无疑会给公司发展带来很大伤害”。本着“个案就是营商环境”的理念,于学潮希望给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个更完美的结果。

  于学潮和人民调解员一起对该案开展调解。被告公司坦言,前几年因游客人数明显减少,导致还款困难,但公司经营本身没有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复苏,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逐步还清全部欠款。经过审判团队多次组织协商,银行、担保人、被告公司三方最终达成分期还款的合意。考虑被告公司实际情况,银行还将常规操作的两年分期延长至四年,这就给了该公司更多的“回血”空间。

  “司法如何助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体现在每一个案件中。”路桥区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王选评介绍,该院抽调骨干力量专设庭室,实行金融案件“一庭式集约化”审理,采用要素式审理和共同诉讼模式,创设“约定管辖”拓宽支付令适用范围,“稳、准、快”化解金融纠纷。对进入诉讼程序的金融纠纷案件,实行“人民调解员+员额法官”的合作调解模式,将人民调解功能向诉中延伸,通过展期、续贷、降费降息等方式促成和解,实现能调尽调。2022年以来,该院以申请支付令案由办结银行类案件2389件,金融纠纷案件诉中调解结案305件,涉案标的额达1.06亿元,金融纠纷案件平均用时同比下降了21.6%。

  今年,路桥区法院继续以金融纠纷全生命周期治理为主轴主线,打造“和合金融”一件事解纷平台,将全区10个部门、26家金融机构接入平台,推动形成县域统筹联动、多部门多跨协同的金融治理新格局。针对征信风控问题,该院依托“一件事”平台,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原本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集中整合,打破信息壁垒,同步给授信单位,引导其在前端做好风险预防。针对各类金融产品,制作各类判决、调解范本在自主研发的“金融解纷码”在线应用首页展示,实现“化解一件、预防一类”的效果。

  守正创新

  探索执源治理的变革

  “你们冻结我的账户干什么?我还钱还不行吗!”被告张某的一通电话,让路桥区法院执前督促专员小李十分惊喜。就在一天前,小李在电话里苦口婆心劝了张某好久,得到的也只是张某不耐烦和模棱两可的答复。按照流程,小李将张某的账户提请冻结。

  “看到张某的账户里只有300元时,我们真的不抱希望了。”小李回忆,没想到一夜之间,账户被冻结和可能承担法律风险的压力,让张某想通了,表示愿意偿还欠银行的32万元。

  路桥区法院探索金融纠纷执源分流治理,激活“执前保全”条款,设立执前督促制度,在正式执行立案前,执前督促专员通过诚信守法教育、执行风险告知、拒执案例推送等,促成当事人和解或自动履行。今年以来,共成功督促92起案件主动履行。

  传统模式下,金融机构拿到生效裁判文书后,需向法院申请执行,只有在法院穷尽所有执行措施后都无法完全兑现金融债权的情形下,银行才能拿到法院出具的终本裁定书进行不良贷款核销,其间银行需等待三个月以上。

  为加快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减少程序空转造成的司法资源浪费,路桥区法院创设“预执废”制度。银行可在判决履行期届满后向法院申请采取执前保全措施,法院根据财产查控情况进行分类处置,对有财产的被申请人,在利用执前财产控制强化债务人履行意愿的基础上,督促被申请人自动履行或达成和解;经督促后仍拒不履行的,启动执行程序对查控财产进行快速处置。对经查后确无财产的,经银行申请,向银行开具《预执废证明》用于贷款核销,不再进入执行程序,大幅加快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今年2月实施以来,累计对1126人启动执前保全程序,出具《预执废证明》240件,帮助金融机构消化旧存不良贷款达2460万元。

  “这一制度的创设,使涉诉企业、个人不进入传统的强制执行程序,但同时又能发挥原有执行功能。而对金融机构来说,走传统执行程序需三个月以上才能拿到核销依据,现在仅需一个月即可依据法院出具的《预执废证明》核销不良贷款,处置效率大幅提升。”路桥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夏俏骅说。

  对真正进入执行程序的金融纠纷,尤其是涉企案件,路桥区法院秉持善意执行理念,建立“活封”“活扣”反向报批、保全财产灵活置换、诚信指数证明、纳失宽限期等制度,减少强制执行给市场主体造成的伤害。在充分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前提下,帮助企业现金不断流、生产不停止、融资功能不消失,力助危困企业起死回生,从而使金融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推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提升。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