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们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法院唐江人民法庭调研。何雨潇 摄代表委员们在于都县人民法院参加调研座谈会。曹永斌 摄
全国人大代表杨卫国(左二)向瑞金市人民法院沙洲坝人民法庭的特邀调解员表示敬意。何雨潇 摄
代表委员们在唐江法庭的调解工作室内观摩调解现场。何雨潇 摄
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章、贡两江交汇而成赣江,澹澹江水哺育着赣南大地上的山川万物,也寓意着江西赣州法院的“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和诉源治理工作如江河般奔腾向前、生生不息。10月19日至21日,最高人民法院邀请9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推进诉源治理”主题,在赣州法院开展调查研究,并为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创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创新机制“治未病”
木之奇,奇冠天下;匠之绝,绝于尘寰。赣州市南康区被誉为“千年木匠之乡”,在南康家具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涉家具行业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加。如何以司法之力,从源头上为南康家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保驾护航?代表委员在调研过程中,对南康区人民法院唐江人民法庭研制出的“治未病”良方称赞不已。
唐江法庭在多个家具产业集聚区建立“园区法治服务工作站”,联合集聚区党群服务中心、家具商会、村委会等,快速妥善化解家具园区及周边涉企纠纷,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我们村里也有家具产业,也会产生矛盾。”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表示:“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法庭,真没想到,小法庭却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能解决这么多的纠纷!”
“我们在家乡也是调解员,也能参与法庭的调解工作!”“你们一个法庭就有32个特邀调解员吗?”唐江法庭的调解工作室里,正在调解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代表委员们一边观摩,一边与法官、特邀调解员深入交谈。构建涉家具行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新机制,正是南康法院及唐江法庭“抓前端、治未病”的一个缩影。
为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服务基层治理,唐江法庭将社会各界解纷资源“引进来”,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首创“三员防治”工作模式。充分结合员额法官、特邀调解员、网格员的工作优势,形成了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诉源治理新格局。
“用三个词来形容我的调研感受:好,很好,非常好!”唐江法庭的诉源治理工作成效,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州市家家靓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莉眼前一亮,她主动向法庭干警索要详细具体的材料,以供进一步深入了解。她感叹道:“唐江法庭要服务辖区20万人口,干警主动作为,以能动司法擦亮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金名片。”
“江西法院的诉源治理多方联动效果很好。只有多方联动起来,才能真正把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经理林家如建议,法院应当继续加强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部门的合作,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资源,合力推动调解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据了解,今年1月至10月,唐江法庭整合诉讼内外解纷资源,诉前妥善化解矛盾纠纷305件,收案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0.1%,调撤率为81.73%,全庭无错案,无群访、集访、缠诉案件。“代表委员对唐江法庭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肯定,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坚持和创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信心和决心。”唐江法庭法官陈俊告诉记者,他们将立足工作实际,坚持能动司法,不断深化“员额法官+特邀调解员+网格员”工作机制,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赣法驿站”赋新能
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乡风建设,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抓好办成一批实事,让群众看到新变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如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司法能量?在调研于都县梓山镇潭头社区后,代表委员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近两年,名为“赣法驿站”的多元解纷站点出现在于都县的多个街道、社区、村镇。潭头社区里的“赣法驿站”,便是于都县人民法院梓山人民法庭设立的。
“驿站的作用是什么?平时会做哪些工作?”“法庭会经常通过这个驿站,和社区、乡村联络吗?”代表委员们对“赣法驿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司法触角,是服务乡村振兴、面向基层社会治理的“桥头堡”。讲解员介绍,梓山法庭充分结合赣南客家风俗、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乡土文化,通过“赣法驿站”,在潭头社区里定期开展诉调对接、现场调解、巡回审判、法律咨询等司法便民服务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诉源治理大格局,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与“无讼”理念,健全和完善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形成止争、止讼、止访的乡村善治模式,推动乡风文明焕然一新。
“我特意给潭头社区的法治长廊拍了很多照片,想把这里优秀的经验带回给我们自己的社区借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傅山祥拥有15年的调解工作经验,他告诉记者:“社区干部既了解社区的具体情况,又天然受社区居民的信赖,是‘天生’的调解员。所以,我们社区干部有责任在法庭的指导下做好调解工作。”
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县希安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玉胜一直关注着当地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他建议:“农村的宗族观念较重,村民常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议法院根据这一特点,构建新型涉农纠纷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和诉源治理工作更好发展。”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如何以审判工作现代化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全国政协委员、纽思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魏青松看来,赣州法院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和“无讼”社区、“无讼村屯”,是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的具体实践,同时倡导和发扬了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红色基因创“枫”景
金秋十月,是中央红军集结长征的日子。如今,代表委员们踏上了这片历经峥嵘岁月的红色土地,实地感受伟大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实地调研人民调解工作。在调研过程中,代表委员们发现,赣州法院干警在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方面,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从红色司法基因中汲取营养,积极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为从源头上改善因辖区企业数量增多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多发态势,瑞金市人民法院沙洲坝人民法庭传承和发扬“红井”精神和苏区时期“重调查、重证据,走群众路线”的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依托“法院+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联动平台,探索构建劳动争议纠纷诉调对接新机制,加强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动能。一系列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创新举措,使得劳动争议纠纷发案数、成讼率连续两年下降,40%的园区企业实现“无讼化”,90%的劳动争议案件以调解或撤诉结案,有效推动劳动争议实质化解。
代表委员们了解到,赣州法院联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委托(委派)调解、联合调解、调解确认等实施意见;通过定期走访、接受咨询等方式,预防排查潜在的劳动争议纠纷;推行“圩日法庭”,深入园区企业、乡镇集市开展劳动争议普法宣传工作;依托市总工会劳动争议化解“茶叙”工作室,让矛盾双方当事人在围坐喝茶、叙情明理间冰释前嫌。
沙洲坝法庭干警参与的由瑞金市委政法委组成的“政法轻骑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政法轻骑队”发扬苏区时期“轻骑队”经验做法,选配精干政法力量,组成专业劳动争议解纷新队伍,实现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将劳动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诉。
“这次调研,让我体会到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新博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国表示,组建“政法轻骑队”等发扬红色传统的解纷新队伍的做法很用心,开拓了思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沙洲坝法庭传承“红井”精神深化劳动争议诉源治理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沙洲坝法庭法官熊丹丹表示,法庭将继续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坚持能动司法,进一步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迈向新台阶。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于都县人民法院盘古山人民法庭延伸审判职能,深挖、借鉴长征革命时期军民融合、军民共治的好做法,将红色元素融入法院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体系建设中,积极打造“长征源调解工作室”,对接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打铁佬”人民调解室等治理平台,构建立审执访四位一体运行机制。
“‘五红调解员’都有哪‘五红’?”面对代表委员们的提问,特邀调解员回应道:“‘五红调解员’队伍是从当地选聘老党员、红军后代、退伍军人、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队伍中组建而成,和社区干部、村干部一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协同效能,坚持挺在服务群众、解决纠纷第一线。”
除了设立“赣法驿站”,盘古山法庭干警们还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依托各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主动上门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做好反馈工作,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监督。
“在长征集结出发地法院调研,让我对‘新长征 再出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建议,调动市场化调解组织等社会力量,助力法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
“我们延安和赣州一样,赓续着红色血脉。江西在推进诉源治理方面的做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书记樊九平感慨良多,他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调解心经”:“调解工作要有公心、细心、耐心、用心、爱心,更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老百姓才能信任你,才能更好找到矛盾的根源,引导当事人逐步接受调解。”
“每个法庭都有自己的创新特色,都是与各部门协同作战,努力化被动为主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技术部部长王亮表示,赣州法院开拓进取、守正创新的精神也给他所从事的技术工作带来一些启发,希望法院运用好司法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服务诉源治理新模式。
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让盘古山法庭庭长张志江感触颇深:“我们将继续传承好、发扬好红色传统,充分协调联动好各类解纷力量,释放基层治理活力,加速多元解纷!”
能动司法谱新篇
“人民法院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水务集团控股公司宗关水厂总工程师王琼建议,各级法院要再接再厉,不断加强与基层治理单位的联动协调,做好新时代新征程调解工作。
“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实际运行的人民法庭有10050个。”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在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调研座谈会上说:“我们将充分吸收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加强调研成果转化,推动诉源治理,促提基层治理水平。” 她表示,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将迅速研究落实举措,在加强人民法庭诉源治理工作业务指导的同时,与代表所在省的高院沟通,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主动接受监督,共同推进诉源治理。
记者获悉,江西法院已经建成标准化、规范化人民法庭317个。截至 2023年9月,全省法院入驻基层治理单位3092个,组建特邀调解团队6911人诉前调解成功426550件,诉前调解平均用时长期小于7天,诉前调解成功率90.61%。赣州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充分运用多方联动工作模式,2022年新收案件数同比下降3.72%。其创设的“赣法民意中心”建立“接诉即办”“有诉必应”“三级督办”工作机制,实现解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今的赣鄱大地,正在以能动司法之手笔,不断续写着红色司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