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如“长江”
——记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何长江
2023-11-27 09:44:3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洋 石朝晶 杜唯
 

 

  以法律为终生信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一名商事审判法官,如何把“六稳”“六保”方针政策落实到司法实践中,以专业化、精准化的司法服务,为县域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智慧,是时代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时代要求我们青年法官在乘风破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公正,不惧风雨,砥砺前行,以法律为终生信仰,审慎办理每一个案件,妥善解决每一起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何长江(左二)在调解案件。

  何长江(左三)和同事在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普法讲座。

  何长江审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


  重庆东南部的彭水县,坐落在乌江与郁江的交汇处。夜晚华灯初上,五彩的霓虹灯勾勒出小城的模样,闪烁的灯光间,颇有些重庆朝天门码头的味道。

  吃过晚饭,何长江喜欢和家人在滨江路散散步,惬意的晚风、打闹的孩童、偎依的情侣、吆喝的摊贩,无一不显示着小城的活力。

  15年来,何长江见证着彭水的发展,彭水也见证着他的成长。光阴荏苒,他用一份份判决,书写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要是能当法官就好了”

  一个人的人生,到底可以有多少种可能?只有理想渐渐清晰,人生的选择才会更加坚定。

  激烈的辩论、正义的伸张、巧妙的斡旋……电视剧里那些法律人的形象,给还在读高中的何长江心里埋下了法律理想的种子,“要是能当法官就好了”。为着这个梦想,2002年,19岁的何长江毅然考取了石河子大学法学系。

  因为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在学校的推荐下,何长江争取到了去石河子市人民法院实习的机会。“高大的建筑、飘扬的红旗、肃穆的法徽、身着制服穿梭在办公场所的工作人员,一切都像电视剧里那样有序而神圣,尤其是旁听庭审时,法官敲响法槌的那一刻,我知道一个故事就此开始……”说起第一次踏进法院的经历,何长江记忆犹新,“寒暑假回家的时候,我经常去彭水法院门口转悠,之前只是能看到法院建筑的外面,现在终于进入里面了,真的很激动。我曾无数次梦想成为这里的工作人员。”

  彭水地处重庆市的东南部,是何长江的家乡,他是家中的独子,年迈的父母靠务农维持生计。

  2006年,23岁的何长江从石河子大学法学系毕业,回到彭水,当上了一名律师。“都是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先积累一下经验。”何长江告诉自己。

  一次,他代理了一个相邻权纠纷案件。庭审中,他为当事人据理力争,胜诉概率很大。但他清楚地知道,相邻权纠纷不从根本上解除双方当事人内心的隔阂,即使赢了官司,两家关系也可能继续恶化,不利于当事人的长远利益。

  这个想法与法官不谋而合,在何长江和法官的共同努力下,当事人的心结逐步打开。两名当事人原本关系非常要好,两家的小孩在被告家玩耍时发生了抓扯,被告批评教育了两个小孩。但原告小孩回家后说只有自己被批评了,原告认为被告私底下欺负了自家小孩,故而心生怨气,随后两家纠纷不断升级,最终诉至法院。

  在了解纠纷产生的真正原因后,法官对双方进行了心理疏导,何长江也给当事人做了调解工作。最终两名当事人敞开心扉,互相谅解,冰释前嫌。

  这件事带给何长江新的思考:“律师主要站在一方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候不能全面地了解案情,案件胜诉也不代表纠纷真正化解。只有站在中立的立场,深入纠纷的本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心中那个最初的想法越发萌动,何长江暗想:“或许我也可以做一名法官,辨法析理,定分止争。”

  在踏入律师行业两年后,2008年何长江辞职,同年,他考入彭水法院。

  “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如愿入职法院后,何长江在民事审判二庭当起了书记员。从律师到法官的转型之路,不如他想象得那么顺畅。

  还记得上班的第一天,庭长交给何长江一个任务,帮助庭里的老法官起草一份法律文书。虽然无数次在律所看过法律文书,也无数次翻阅过法条,但当看到自己独立写出来的法律文书被法官和庭长改得面目全非的时候,还是会产生“原来自己什么都不会”的自我怀疑。“那个时候的文书还是手写,文书在交给我的时候,改得几乎看不出我写过的字,我一度怀疑自己不是法学专业毕业的。”何长江说。

  庭审记录、制作卷宗、送达文书外加撰写宣传稿、信息稿,这是何长江每天的工作。“不懂就问、不会就练”成了何长江的习惯。

  “何长江在工作中踏实肯干、认真好学,经常向我请教问题,是个有干劲的年轻人。”时任彭水法院民二庭庭长周信华这样评价他。

  时间一晃来到2011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组织上安排何长江到新田人民法庭当负责人。从负责审理商事纠纷的民二庭法官成为负责审理民生案件的新田法庭负责人,何长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以说是诚惶诚恐,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新田法庭管辖13个乡镇,均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辖区群众法治素养不强,法庭案件量大,调解率低、上诉率高,多是婚姻家庭、侵权赔偿、土地纠纷等,面对的全是带着怨气的当事人。

  怎么提升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成为何长江思考的问题,“不能光是来一个案子就处理一个案子,我们要往‘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上靠拢,从根本上化解矛盾”。那时候,何长江经常带着法庭干警上门调解,巡回审理。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当事人,本是邻居,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矛盾,20多年间双方像仇人一样,时不时就打起来,最后起诉到我们这里,我和村社多次调解都没用。有一天晚上他们又打架了,当时是冬天,山里下着雪,他们又住得远,我实在没办法了,干脆住村民委员会去了。把他们两家拉过来坐着,像朋友一样一起聊天,终于把话说开了,两家人和好了,后来再也没打过架。”虽然事隔多年,但回忆起这次成功调解的经历,何长江仍充满自豪。

  让何长江充满成就感的还有一件离婚案子,夫妻俩曾两次起诉离婚,都以感情未破裂为由被判决驳回。当他们第三次起诉离婚的时候,何长江带着同事直接上门调解,原来丈夫与妻子彼此相爱,但平日琐事消磨了沟通的耐心,在何长江的主持下,双方打开了话匣子,互相哭诉生活的不易,最终和好如初。后来,何长江每年还会给他们打去电话,询问他们过得怎么样,得知他们夫妻恩爱,何长江才放下心来。这样的案后回访,是何长江工作的常态。

  同事们都很佩服何长江的调解能力:“何庭长很平易近人,和当事人没有距离,把当事人说得心服口服,很多案子调解着就解决了,大家都信任他。”

  在何长江的带领下,新田法庭案件调解率逐年上升,上诉率、信访发生率逐年下降,审判质效排名逐步靠前。2011年,何长江被彭水县委县政府授予嘉奖,被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授予“诉讼调解能手”称号。

  2012年初,何长江相继被任命为新田法庭的副庭长(主持工作)、庭长。同年,何长江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办案标兵”称号,被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三等功,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嘉奖,被县政府授予先进个人。

  “不能让群众没有房子住”

  2014年初,因为工作需要,何长江调任民事审判二庭担任庭长。

  回到离开三年的民二庭,何长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民二庭每年办理的400余件案件里,一多半是复杂的商事案件,他开始恶补相关法律知识。“何庭长除了开庭,就是在办公室研究经济政策,晚上很晚都还能见到他办公室的灯亮着。”同事白云回想起何长江刚回来的那段时间时说。

  2015年,房产增值速度还较快。彭水县某楼盘100多名业主将违约交房的开发商诉至法院,请求赔偿违约金。该房地产企业在应诉时,不仅主动承认违约事实,还提起了反诉,以自己违约为由请求解除合同。何长江承办了该批案件。

  何长江回忆说,业主们和开发商多次沟通未果,大家都情绪激动,业主多次到法院聚集维权。

  “这批案件不能简单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从法律规定而言,开发商的违约行为已经达到解除购房合同的条件,但开发商即使解除合同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当时房价增值情况,更有利于开发商。”何长江思考。

  在他看来,一判了之不是最好的结果。“不能让购房群众没有房子住。”这是何长江念叨得最多的话。

  他一边倾听业主们的诉求,告知业主们可能面临“房钱两空”的尴尬局面,一边与开发商沟通如何进行赔偿。

  刚开始,开发商应对何长江的说辞,不是“今天有事外出了”,就是“我正在开会呢”,在何长江坚持上门到访后,开发商才慢慢配合。最终,十余次的奔波调解后,在保障购房合同继续履行的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均撤回起诉。

  这个楼盘距离何长江家不远,现在,他每次经过,看到高楼里亮起的万家灯火,心里都暖暖的。

  “既要做好房地产企业保民生的保交楼,又要通过司法助力受困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何长江暗下决心。

  针对彭水县内“凯邦·两江城”等多个房产项目,何长江积极向院领导汇报工作,推动搭建“政府—法院—企业”保交楼三方专班,加强资金监管,力求高效审结涉房地产纠纷案件。自专班成立以来,他接待来访群众300余人次,参加各种协调会议、专项推进会议等50余场,有效化解了购房群众的信任危机,有力保障了困难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秩序,帮助受困企业渡过难关。

  现在,当初几近破产的“凯邦·两江城”项目已经成为彭水县城内最热闹的综合商业中心,电影院、商场、餐饮、住宿一应俱全。

  “用心办好每一个案件”

  “破产案件,可以说是商事审判专业领域的天花板,需要丰富的商事审判经验,更需要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谈起破产审判工作,何长江的同事陈鑫这样说。

  近年来,彭水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逐渐增多。何长江义无反顾地扎进了破产审判领域。

  “应对市场信任危机,有效化解企业巨额债务,离不开公开透明的司法程序,离不开对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意思自治的尊重,更离不开市场竞争的引入以及对法治化方向的坚守。法治化、市场化、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应对和破解各种难题的有效途径。在破产审判中,要把破产和解、企业重整的思路放在案件办理的首要位置。”何长江认为,深陷困境的企业也有“凤凰涅槃”的可能。

  每当收到新案子,何长江会先对企业“号脉”,再对症“下药”。他认为,企业的性质、前景、债务经营不同,破产的思路也有差异。对彻底丧失竞争力的僵尸企业,要在适用简易审理程序依法清算后果断出清;而对具备市场价值和挽救可能的困境企业,则要尽可能通过适用重整、和解程序进行积极挽救。

  银盾公司破产和解案件就是在何长江的运筹帷幄下“起死回生”的生动案例。

  2019年,银盾公司陷入经营及财务困境,债权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何长江接手案件后,全面诊断了公司经营、资产、债务等情况。经过一番深度分析,他认为该企业具有和解或重整的可能。而且,银盾公司关系数百个家庭的生存。审委会上,他提交了详细的企业重整、和解方案。

  在办理银盾公司案件的三年时间里,何长江的破产思路始终朝着挽救企业生存、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方向想办法、谋思路。

  银盾公司的破产案件,在历经21次债权人代表会议,6次全体债权人会议,清偿了职工债权及农民工欠薪;和解计划草案数易其稿;与数个具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沟通、完善和解方案不下数十次;经与税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及多家投资人的反复协调,最终和解结案。

  “没想到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法院还能帮我们把拖欠的工资要回来,感谢何庭长的努力付出!”在宣布银盾公司破产和解的通报会上,银盾公司职工代表这样说。

  此后,何长江还多次回访银盾公司,关心着它的经营、发展状况。

  何长江说:“我们的破产案件办理理念是‘鼓励重整、当破则破,提效率、降成本’,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营商环境改善的大局是保持一致的。”

  在何长江的带领下,民二庭团队还推进了尧舜公司、家和琴深公司、海天水电公司等10余件破产案件的办理,化解企业债务20余亿元、盘活企业资产12亿余元。

  其间,民二庭团队牵头制定了《企业破产费用援助资金使用办法》《关于完善与工商联常态化联络机制的通知》《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旨在完善商事纠纷化解机制的文件,积极助力县域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这些年来,何长江共计办理案件3600余件,带领团队办理破产案件10余件。2021年至2022年,重庆市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标考核中,彭水法院连续两年排名渝东南地区第一。2022年,彭水法院获评“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先进法院”和“全市民二条线先进法院”称号。

  2021年,何长江被重庆市人社局、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评为重庆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2022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2023年,被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评为“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面对荣誉,何长江很淡然:“用心办好每一个案件,这是一名法官应该做的。就如同我的名字一样,奔流不息、滚滚向前,这是我的责任,亦是我前行的方向!”何长江的眼神中透着坚定。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