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
2023-12-08 09:16:4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轶凡
 

  今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深情寄语:“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扣扣子是自上而下的流程,更是言传身教的传承。衣服扣子扣错了可以重新扣,人生的扣子扣错了,却无法重来。这让我想到了为我扣上“第一粒扣子”的父亲。

  父亲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永远不要拿。我的父亲退休前是甘肃省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他给我们家立了规矩,如果他不在家,不能给任何陌生人开门。有一次,母亲在家里接待了一位客人,客人临走前留下两罐茶叶。父亲下班发现后,对母亲发了很大的火,非常严厉地说:“不要打开,明天就给人家退回去!”那时候我不懂为什么,觉得父亲有些不近人情。现在想来,父亲的“不近人情”恰恰是保护他自己进而保护我们这个家的一片深情。

  父亲说,判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作为一名法官,难免会遇到一些让人头疼的事情,比如有人以各种方式说情、打招呼,父亲也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那时虽然还没有“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制度,但公平正义的天平从没在父亲这里失衡过。有一次,我和父亲路过一个水果摊,刚拿起挑好的水果,卖主却坚持不要钱。看着父亲诧异的表情,卖主说:“我认识你,你审过我的案子,判我输了。”“判你输了,你不恨我,还送我水果?”“恨你干啥?打官司是咽不下那口气!原本想,你们不会把事情弄清楚的,但一通官司打下来,我服!”那一瞬间,我感到了公平公正的力量,感受到了坚守良知的自豪。父亲还是坚持付了水果钱,我知道,这是他的一份坚守。

  父亲说,他没其他能力,胆子也小。上小学时,有一天我听人说了一句“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回家问父亲是什么意思。父亲说:“那是说有人当法官心不正,拿人家钱。”我问父亲:“有人给你送过钱吗?”父亲说:“有过呀,诱惑还挺大的。但我不敢收,因为除法律途径外,我没有其他能力摆平当事人之间的事,胆子也小。”我知道,父亲是从心底里就不会想到要“收”,但简单质朴的话语,透露出父亲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依法办案的毕生追求。

  父亲说,写判决书一定要认真严谨。有一次我问父亲,案子都审完了,事都查清楚了,为啥写判决那么久,改好多遍?父亲严肃地说:“判决书是咱法院给当事人最重要的文书,可不敢马虎。而且,判决书大多是给从没学过法律的人看的,写得太晦涩太简单都不行,得让人家看懂。案子不论输赢,道理得给人家讲清楚啊!”现在,我处理每一份法律文书时,都能想起父亲这番话,就像他一直站在身后看着我一样。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在全国法院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指出,“把党的二十大部署的任务扛起来、把责任担起来,首先必须自身硬、自身强,最基本的就是遵纪守法,关键是作风要过硬”。父亲在法院工作四十余年,虽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他勤勉尽责、恪尽职守,用他自己的话说,“尽到了一名老党员、老法官的本分”。这让我时刻绷紧遵纪守法这根弦,为我扣上了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

  理想是方向,担当是责任,吃苦是精神,奋斗是足迹。当代青年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奋勇争先,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