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道加法” 激活人民调解“进行业”新动能
——萍乡安源区法院聚力多元化解阵地再前移
2023-12-22 16:33:3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黄雪琳 龚迪雅
 

  和为贵,调为先。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挂牌成立“法之道”诉调对接服务站,用“三道加法”模式,开辟涉企案件诉源治理新路径,激活人民调解“进行业”新动能。

  函件派事+团队解事,聚力整合调解资源

  七月正值三伏天,酷热更是让人心火旺盛。一天下午,诉讼服务中心传来一阵嘈杂声,只见二十余名当事人围在窗口处,你一眼我一语地向窗口干警说起自己的诉求。

  原来,这27名务工人员所提供劳务的装修公司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法定代表人也玩起了“躲猫猫”,务工人员们被拖欠的20余万元工钱无处可寻,只得向法院求助。

  “他们眼里的期盼和信任,更让我们决心要为他们追回这笔辛苦钱。”安源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文玮说道。

  由于讨薪一事事关农民工的权益,因此在了解到该装修公司曾是萍乡市创新发展商会的会员时,文玮立即征求了当事人的意见,将该纠纷委派至在该商会成立的“法之道”诉调对接服务站。

  通过商会会员们的帮助,驻站法官樊雨兰几经周折,联系上了该装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邀请与其相熟的商家代表作为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案件调解工作。

  最终,在驻站法官及人民调解员“专业+行业”共同发力下,成功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并于当日完成了司法确认,让这笔工钱“有处可寻”。

  安源区法院以委派调解函及司法确认函的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前移至“法之道”诉调对接服务站,并吸纳24位调解经验丰富的民营企业家、管委会代表、小区业主等组成调解团队,通过“法官指导+行业调解+司法确认”解纷模式,实现将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在源头。

  制度治事+阵地理事,集力优化调解网格

  当目光移向成立两年的“法之道”诉调对接服务站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层叠的鲜红锦旗,与数张调解成功后当事人们留下的笑脸合影。

  “我们在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就是为了做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真正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了结。”服务站驻站法官樊雨兰介绍道。

  成立“法之道”诉调对接服务站,是安源区法院针对辖区建材、装修、物业合同类纠纷频发现状所采取的一项有力举措,旨在借助商会调解员的“人脉”资源与专业优势,有效化解上述矛盾纠纷。

  为确保常态化运行,服务站出台了关于委派案件类型、诉调对接模式等方面的制度文件,并健全人民调解员奖惩机制,打破人民调解“消极”壁垒,以制度建设规范治事形式。

  服务站还引入行业性调解力量开展诉前纠纷化解,并特邀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曾志芳加入调解团队,推动行业自治-人民调解-法院诉讼多元共治,分层递进纠纷调处机制。

  “我们服务站现在不仅将调解员守则、服务站流程等内容挂上墙,还打造了音视频调解室、速裁法庭等解纷阵地。”曾志芳带领记者参观时说。

  今年以来,“法之道”诉调对接服务站共计调解各类纠纷1300余起,涉及金额1200余万元,平均用时7.1天,调解成功率66.41%。

  机制防事+模式了事,着力提升调解能力

  “老曾,明天服务站会‘爆满’,做好心理准备啊!”这是樊雨兰曾发送给曾志芳的一条信息,而这背后是一起短期内原告数量猛增的涉逾期交房违约金案件。

  调解当天,48名业主到场,与开发商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驻站法官与调解员则对双方面对面劝和、背对背谈心。在驻站法官和调解员苦口婆心地劝解下,业主与开发商各退一步达成和解,实现了“共赢”的局面。

  这起案件也让“法之道”诉调对接服务站在辖区内“一炮而红”,成为帮助同类纠纷当事人化解矛盾的一座“连心桥”。

  服务站针对典型性、群体性纠纷,依托现场调解、巡回审判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并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4839人次

  同时,服务站一方面定期邀请司法局、人民调解组织为干警开展调解业务培训会,推进调解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打造8090宣讲团,让法官走近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实地提供法律咨询,实行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服务站共计开展培训、宣讲13次,辐射人群超300人,切实为诉源治理添智赋能、为人民调解提智增效。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