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木屋里的问候
2024-02-22 08:59:3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岩 李玲 尹黎卉
 

res05_attpic_brief.jpg

  图为王志勇与救助申请人老罗促膝交谈。龙羽燕 摄

  “我连发短信都不会,更不会用线上法庭,我怎么申请司法救助?”

  “别担心,我们进山,去您家!”

  1月29日清晨,浓雾笼罩,贵州省天柱县的山路,九曲十八弯。一队远道而来的访客,正伴着冬雨向大山深处进发。

  从北京出发,经过两日跋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王志勇和助理来到司法救助申请人老罗居住的村寨。这位年近七旬的苗族老人所居住的木屋,掩映在清水江畔。

  “来了,来了!”遥遥望见王志勇一行,老罗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吆喝众人,“进屋烤烤火吧!”

  走进木屋,王志勇伴着窗外透进来的光线四下打量。阴湿的冬雨斑驳了墙面,屋里挂着风干的腊肉,一口火塘烟熏缭绕。老罗告诉他,自己曾是村寨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刚“摘帽”,但村里土地不多,一直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如今年岁渐长,腿脚落病,务工也困难了。

  “每次去北京,我得先走40多里的山路,才能坐上公共汽车到湖南,再转乘火车。”说起务工,老罗的情绪激动起来。

  五年前,老罗在北京从事保洁工作,却遭遇了欠薪。为此,他先是申请劳动仲裁,又以劳务纠纷为由,向海淀区法院提起诉讼。官司赢了,眼看着报酬就要到手,孰料劳务单位早已“跑路”,执行法官多次努力,也未能查询到可执行财产。

  眼见拿不回工资,较真的老人踏上了往返于苗乡老家和首都北京的讨薪之路,这一走就是五年。在多年信访、多方查询之后,被执行公司仍杳无音讯,经执行法官告知,老罗向海淀区法院申请了司法救助。

  拿到案件后,王志勇翻出手机地图稍做浏览,就决定必须去老罗家走一趟。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实地了解老罗的困难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当面协助这名不会发信息、也不会线上开庭的老人办理司法救助申请手续。

  在老旧的苗家木屋里,王志勇与老罗一面唠家常,一面开解他的情绪。生活艰难、腿脚有病、儿女在外打工……在两人的交流中,老人的家庭状况逐渐清晰。

  “等我们回到北京会尽快审查,如果符合司法救助标准,我们争取在春节前将救助款发放到位。”王志勇暗下决心,要让老罗家过个舒心年。

  办完司法救助手续后,午饭时间已过,过意不去的老罗特意拿出留作过年的腊肉,挽留北京来的法官在家吃午饭。在王志勇谢绝了邀请后,他又蹒跚着将法官们送下山坡,冒雨与大家挥手作别。

  经过依法研究,本案的司法救助决定书已于2月6日作出并送达,司法救助款也通过银行汇款汇至老罗的账户。

  王志勇兑现了他的承诺,但却还不能松口气,因为在第二天他又要驱车前往张家口涿鹿县山区。在那里,一起失独老人的司法救助案正在等着他……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