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典型案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注脚
2024-03-20 08:57: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邬佩怡
 

  针对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发布典型案例,着重提示法律风险,明确裁判规则,亮明司法态度,让典型案例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有利于推动良法促善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典型案例,就是最生动的法治教材。人民法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用公正审判弘扬法治精神;强化释法说理,以司法裁判引领主流价值;落实普法责任,在法治宣传教育的生动实践中让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有力注脚。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我们除了要在个案审理中明辨是非曲直,还要通过对个案的法律评价来规范引导社会公众行为,实现社会秩序的及时恢复和有序维持。针对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发布典型案例,着重提示法律风险,明确裁判规则,亮明司法态度,让典型案例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有利于推动良法促善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引作用,说明行为规范。作为人民法院依法适用法律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具有规范、指引功能。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内容涵盖依法惩治网络暴力、治理高额彩礼、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以分享案例的形式,深度解读背后的法律适用、行为准则,为人民群众提供行动遵循。全国其他法院也陆续发布了多批次、多角度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法治宣传的辐射效应,积极融入辖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为例,该院自2019年启动“月说新案”新闻发布例会制度以来,累计召开新闻发布会27期,发布典型案例106个,内容涵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老年人权益保护、服务两区建设、商标保护等重点纠纷领域。可见,一场场促发展、护稳定、守民心的新闻发布,记录下了人民法院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走出的铿锵步伐。

  要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评价作用,阐释道德准则。司法判决不仅要维护法律的底线,更要维护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近年来,北京法院发布了一大批充满法治精神和人文关怀,兼具行为规范指引和道德价值指引的典型案例。例如,“隐形加班劳动争议案”首次对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隐形加班提出相关认定标准,依法保障劳动者“离线权”,让工作和休息的边界“清晰化”;“全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案”为新领域新业态明确行为标准、树立市场规则等。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人民法院用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法者昂首挺胸,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司法的力量和温度,有利于实现良法善治和社会长治久安。

  要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作用,坚持普治并举。镌刻在人民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升社会群体的自愈和自治能力。作为社会治理的推动者,我们要善于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让法律条文变得鲜活生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间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动自觉,形成全社会对法律的尊崇。通过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化,推动实现群众普遍的法治信仰和社会价值观念,不断激发社会治理效能,助推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