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增底气、强作风、解民忧
“一线为民”天地宽
——广西昭平县人民法院践行“一线工作法”服务山区群众纪实
2013-03-18 16:38:15 | 来源:中国法院网广西频道 | 作者:周任超
  题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人民法院秉承“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理念,针对县域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创新把“一线工作法”引入到在立案审判执行工作,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提升了工作实效,强化了干警作风。

  说广西昭平法院“小”,是因为该院干警人数少,总数不足100人。审理的案件少,每年审理的案子也就1000多件。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小”法院,我们欣喜地看到该院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优秀业绩。2012年人民法庭调撤率创纪录高达83.37%;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连续两年实现“无发改”、 “零涉执上访”。

  “领导深入一线,案件审判在一线,纠纷化解在一线,作风强化在一线,创新在为民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成效检验在一线。”昭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厚书一语道破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

  “泥裤脚”,案件在一线审判

  昭平是一个山区县,辖区大山环绕,群众居住比较分散,老百姓到人民法庭诉讼十分不便。

  “不能只在法庭里坐堂审案,要主动到一线去服务群众,为百姓解决难题。”昭平县人民法院要求审判工作少些“等待”,多些“主动”,用自己的“汗流浃背”赢得群众的真诚微笑。

  抱着上述“一线”的为民精神,干警带上法徽、拿着法槌,脚踏芬芳泥土,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农家小院、去到群众家里,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就地开庭,当场解决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巡回审判14起案件,有效降低了诉讼成本,减轻了群众诉累。

  同时,法官还在巡回审判中明确了“三个一定要”的承诺,即:一定要关注民生,体现法院司法的人民性;一定要便民利民,解决群众诉讼难;一定要服务群众,回归到老百姓中间去。

  “流汗水”,作风在一线强化

  2月16日,农历大年初七,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昭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厚书就深入黄姚人民法庭,和法庭干警一起到村民家里走访,了解村情、民意。

  人民法院处在为民的“第一线”,要经常和群众打交道。该院要求领导干部俯下身去,走出机关“接地气”,实践锻炼“增底气”。为民调解、司法审判的现场时常出现法院领导的身影。3月4日,一起聚众斗殴案如期开庭审理,可这次开庭和以往有所不同,那就是分管刑事审判的李泽同副院长担任审判长,审理案件。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激发的是干警的爱岗敬业和忘我工作,加班加点、风餐露宿是他们真实的写照。

  记得2月5日晚18时,已是下班时间,但得知案件被执行人张某已经回到家中准备过年的信息后,昭平法院北陀人民法庭的吴传周庭长立即与干警赶往张某家里。至当晚11点,终于使被执行人认识到逃避法律责任的错误,连夜落实了案款。

  “零距离”,创新在为民一线

  在为民司法一线中,昭平法院创新思维,于2012年7月在县马江镇砂冲村和县辉达房地产公司创建了全市首个“无诉村屯”、“无诉企业”示范点。提出通过适时掌握村屯、企业内矛盾纠纷的动向、趋势,提前介入,化解矛盾纠纷在基层,实现“小纠纷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不出企业”。

  “实打实”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驻村、驻企法官定期开展专题普法活动,针对婚姻家庭、土地承包、计划生育、企业债务纠纷、劳动争议等法规、政策进行集中宣讲,提高群众和企业员工法制意识及对法律工作的认同度。创建以来,共举办讲座28次,解答法律咨询590余人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单超过5000份。

  “面对面”帮助群众。建立驻点法官与村企联络员的对接机制,排查可能引发诉讼或矛盾激化的纠纷,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就地处理问题。创建至今,6名驻村屯法官指导村调解委员会化解纠纷11件,发现、消除矛盾苗头8起。

  “心贴心”,形象在一线树立

  陆珍是昭平法院立案庭的一名书记员,她介绍说,每天下班后,自己都会对着‘多一点’要求,想想当天有哪些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改进。

  原来,昭平法院坚持树立形象在一线。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在立案、人民法庭等窗口部门大力提倡贴心服务,树立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在立案庭推出了五个“多一点”“服务公约”: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说话轻一点、动作快一点、效率高一点。

  在人民法庭推行了“四个一”服务要求:多一句问候。对群众,问一声“您吃早餐了吗?”;给一个温馨提示。群众填写表格时,多一个温馨提醒;倒一杯茶水。接待来反映问题的群众,倒一杯清茶;提供一个座位。人多来立案,诉讼大厅座位不够时,拿一张椅子给群众。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线工作法”把昭平法院广大干警汇聚在一起,他们以脚踏实地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的作风,在服务大局、为民司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