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问“症”土地财政:警惕危险的“钱袋子”
2014-03-02 10:58:04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王敏 刘敏 于文静
前两月北京土地出让金总额突破623亿元,达到去年全年土地出让金的1/3,预计一季度土地出让金很可能接近千亿元……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火爆,不断引发人们对2014年房价走势的担忧。回应民生关切,前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问“症”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饮鸩止渴?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3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同比增长5.8%,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总金额达4.1万亿元。
“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尤其一线城市地价有刚性市场需求,成本收益还会上升。”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土地财政的形成和积累,房价地价的不断攀升走高,和地方政府的“纵容”有着莫大的关系。
“政府热衷卖地,抬高了房价;房价高涨,政府又有更多的税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柳树林说。
“土地财政同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紧密相连。”廖永林指出,应该客观地看待土地财政,它不但是地方政府眼中的“金矿”,也是“提款机”。这部分收益要支撑保障房建设、水利建设、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还要用于水、电、气、暖、公共交通、城市环境绿化等大量民生支出。
代表委员指出,不少地方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说明财税体制改革需要深化,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统一,导致很多地方只能依靠卖地推动地方发展。
危险的“钱袋子”
地价不断攀升引发一系列问题。
柳树林指出,土地财政极易刺激地方政府“快卖地、多卖地、卖好地”的利益冲动,本届政府虽然可以获得巨大的土地收益,而下届政府面临着土地收益锐减甚至无土地收益的危险。
“通过土地赚钱容易,这就让地方政府把精力过度放在经营土地上,而忽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窦晓玉指出,靠征地卖地推动城市建设,容易导致土地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容易引导高科技等实体经济产业转向追逐暴利的房地产行业,扭曲产业结构升级。
“地方政府热衷卖地生财,必然导致房价不断攀升,出现‘越调越涨’的怪圈。”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老百姓把收入集中投在房地产,会造成居民的消费结构畸形,对其他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一业兴旺百业衰,我国长期以来居民的支付能力严重透支,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举步艰难。”
此外,房价高企,城镇化中农民工进城的成本加大;地方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进一步扩大;卖地冲动甚至触及耕地红线……代表委员普遍认为,依靠土地财政是一种类似“毒瘾”的依赖症,必须下大力气戒除。
为土地财政“支招”
土地财政不可持续,但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未来几年房地产业仍将是地方政府比较依赖的收入来源。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各自的建议。
廖永林指出,要区别对待土地财政,根据地方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特点,让土地财政发挥不同的作用。“现阶段要对土地集约使用,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要有顶层设计,严格按照标准用好地。”
柳树林建议将现行的土地出让金一次性征收,改为由房屋产权人分年度向政府缴纳。“这样可以将房屋的成本摊薄,减轻居民购房的压力,有利于拉动居民购房消费。从长远看,政府的收益细水长流,可以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
蔡继明指出,政府既要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又要财政支出公开透明,削减不合理开支,建设节约型政府。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代表委员对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表示高度关注。他们建议政府部门及早为土地财政退出历史舞台做准备。
.
土地财政:饮鸩止渴?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3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同比增长5.8%,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总金额达4.1万亿元。
“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尤其一线城市地价有刚性市场需求,成本收益还会上升。”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土地财政的形成和积累,房价地价的不断攀升走高,和地方政府的“纵容”有着莫大的关系。
“政府热衷卖地,抬高了房价;房价高涨,政府又有更多的税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柳树林说。
“土地财政同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紧密相连。”廖永林指出,应该客观地看待土地财政,它不但是地方政府眼中的“金矿”,也是“提款机”。这部分收益要支撑保障房建设、水利建设、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还要用于水、电、气、暖、公共交通、城市环境绿化等大量民生支出。
代表委员指出,不少地方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说明财税体制改革需要深化,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统一,导致很多地方只能依靠卖地推动地方发展。
危险的“钱袋子”
地价不断攀升引发一系列问题。
柳树林指出,土地财政极易刺激地方政府“快卖地、多卖地、卖好地”的利益冲动,本届政府虽然可以获得巨大的土地收益,而下届政府面临着土地收益锐减甚至无土地收益的危险。
“通过土地赚钱容易,这就让地方政府把精力过度放在经营土地上,而忽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窦晓玉指出,靠征地卖地推动城市建设,容易导致土地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容易引导高科技等实体经济产业转向追逐暴利的房地产行业,扭曲产业结构升级。
“地方政府热衷卖地生财,必然导致房价不断攀升,出现‘越调越涨’的怪圈。”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老百姓把收入集中投在房地产,会造成居民的消费结构畸形,对其他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一业兴旺百业衰,我国长期以来居民的支付能力严重透支,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举步艰难。”
此外,房价高企,城镇化中农民工进城的成本加大;地方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进一步扩大;卖地冲动甚至触及耕地红线……代表委员普遍认为,依靠土地财政是一种类似“毒瘾”的依赖症,必须下大力气戒除。
为土地财政“支招”
土地财政不可持续,但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未来几年房地产业仍将是地方政府比较依赖的收入来源。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各自的建议。
廖永林指出,要区别对待土地财政,根据地方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特点,让土地财政发挥不同的作用。“现阶段要对土地集约使用,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要有顶层设计,严格按照标准用好地。”
柳树林建议将现行的土地出让金一次性征收,改为由房屋产权人分年度向政府缴纳。“这样可以将房屋的成本摊薄,减轻居民购房的压力,有利于拉动居民购房消费。从长远看,政府的收益细水长流,可以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
蔡继明指出,政府既要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又要财政支出公开透明,削减不合理开支,建设节约型政府。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代表委员对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表示高度关注。他们建议政府部门及早为土地财政退出历史舞台做准备。
.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