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
2014-08-28 10:28:1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文军
  “我叫刘同。现在住在北京四环旁边一个叫沿海赛洛城的楼盘里。七年前也曾经幻想以写字为生。但无奈学识有限,北京太大,我写出来的那些字都不够成为我容身的砖瓦城墙。还好,我生性贫贱,嘴贫性格贱,从不抱怨自己的遭遇,所以投身传媒这一行,至今。以前我是城市旅人,为工作奔走城市间;后来他们叫我职场达人,为生活奔走于工作。现在,我和你一样,依然在路上。”

  以上,是“谁的青春不迷茫”的作者刘同所写。今天想说说我和这本书的关系。看到这本书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初见此书,我还在上大学;再见此书时我已走上工作岗位,值得高兴的事,工作是我自己喜欢的工作,书还是我当初喜欢的书。大学毕业,我送给自己两本书,一本是雨果的悲惨世界,分为上册和下册;另一本书是质量。买这两本书我还是有一定的目的的,对于前者,我有比较深的感触,悲惨世界,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提起过,当时也想看看老师所说的世界名著是个什么样子,碍于学校资源有限,打算暂时搁浅;2009年我高中毕业,走进了青岛大学,扑进了青大的图书馆,其中就有雨果的悲惨世界。当时可能是学校采购书时只注重书本的内容而忽视了书的包装,当时其给我的印象就是,就这样,一般般,以致少了狠读的劲头。但我还是在放寒假时借了四本书回家,其中就包括这两本。当时觉得寒假漫长,就这四本书怎能供我消磨时间,可后来的结果证明,我还是不了解自己,在我借回家的四本书中只看完了其中一本,另外三本只看了前两三章,这其中就包括悲惨世界,你可能在想上册没看完怎么会看下册,但事实是我确实看了,不是电影中常用的插叙和倒叙,只是冬天太冷,意志太弱,新鲜感有时确实比内容更能吸引人。

  15个求学的年头里,细数遗憾大致有三:一、没有坚持把自己喜欢的书读完,没能持之以恒;二、没有通过研究生考试,这对自己的自信心是一个致命的重创,到现在心里这道坎都过不去;三,丢失了早睡、早起、爱学习、爱记录的习惯。我想如果求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那工作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更不必自说。所以我不想把前一阶段的遗憾留置后一阶段,所以我想改正自己以前的一些缺点,比如毕业时送给自己一套悲惨世界,一来改正错误。二来警醒自己。

  我是文科生,纵使接受过系统的法学的教育,思维还是一样的散漫,没有逻辑,这在写东西时彰显无遗。看到文中刘同说,记录是一件拯救生命的决定。刚上大学时,我也有记录的习惯,特别是不开心的时候,我两三节课的时间可能都会被笔头和笔记本所占据,成果就是我记录了一本子的内心写照在某一天被落在了某个教室的某个桌洞里了,从此再没碰见,自此,我也逐渐丧失了这个习惯。

  今年我25岁,和昔日的25岁的刘同一样,也有梦想,有追求,区别在于前者至今停留于臆想,后者把自己的过往记录下来,作为送给自己、送给他人的一份礼物。现在的情况是,作为读者,刘同让我有了重拾读书、记录的兴趣。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中,做过后者,我也想做做前者,这或许也就是传递的意义。

  记录,是一件拯救生命的决定。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