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打造,让法治乡村更美丽
——云南高院对口扶贫凤庆县二十二年纪实
2017-05-28 10:24:3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茶莹
  22年,只是历史的一瞬间。对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而言,对口国家级贫困县凤庆县的帮扶则是每天的坚守。

  从凤庆县三岔河乡、新华乡到郭大寨乡,挂钩扶贫的纽带把法院人与凤庆广大群众紧紧连在一起,架起了感情桥梁,结下了深厚友谊。

  不久前,在一次次实地入户走访凤庆县郭大寨村村民的过程中,云南高院院长张学群庄严承诺:我们将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帮扶工作。“挂联县、挂包村、挂帮户一日不摘帽、一日不脱贫,我们的帮扶工作就一日不脱钩、工作队员就一日不撤出。”

  两个乡先后脱贫摘帽

  早在1995年,云南高院开始对口帮扶国家级贫困县凤庆县,自此,这条连接起村寨和法院、乡民和干警的扶贫之路至今已经走过了22个春秋。

  到2016年底,云南高院已先后派出干警70余人次进村入户进行基层锻炼,协调解决90多个项目的帮扶资金共1.2亿余元,援建起两所希望小学,帮助三岔河乡和新华乡先后脱贫。

  自2015年9月开始,云南高院定点帮扶郭大寨彝族白族乡,挂包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866人。2016年,云南高院对郭大寨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达473.5万元,经协调已经列入计划的资金8.7亿余元。

  一年多来,云南高院对郭大寨乡的精准帮扶初见成效,贫困户减少至179户,贫困人口减少至694人,成功实现减贫38户172人。郭大寨乡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从人口素质到法治文化教育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2017年,云南高院再次向郭大寨乡派驻干警15人,定点挂钩扶贫开发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五四青年节前夕,云南高院机关团委以“青年帮扶情,基层爱心行”为主题,组织全省青年法官走进郭大寨乡开展系列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云南高院法官身体力行在乡村传播法治、诚信、勤劳、有礼、淳朴的良好风尚,高院一批又一批扶贫工作人员在提高乡村法治水平、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的辛勤和努力22年来一直薪火相传。

  滇西的两所希望小学

  凤庆位于滇西一隅,是云南著名的滇红之乡,和云南高院结缘却始于它的贫困。时至今日,凤庆依然是云南省未通高速公路的县区,崎岖颠簸的盘山道路穿越起伏的山峦连接起凤庆和云南高院。

  现任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马俊杰,是1996年5月云南高院首批下派的扶贫干部。当年从昆明到凤庆三岔河乡,600多公里的行程,他需要颠簸辗转走上整整两天。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观念落后,让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看到破旧濒临坍塌的小学校,附近村寨的孩子们为了上学要自己背着土豆咸菜、利用中午课间休息到小河滩上捡石头搭灶做饭时,马俊杰的眼睛湿润了,为村民和孩子兴建一所希望小学成了云南高院第一批扶贫干部努力的目标。

  找资金、发倡议、发动同事、协调部门,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靠着扶贫干警的穿针引线,600公里外的凤庆县三岔河乡村民和云南高院干警为着一个共同心愿在努力。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当年,高院机关362名干警自愿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共41万元,高院艰难挤出办公经费10万元,用于兴建小学校。两年后,三岔河乡天平希望小学落成。

  有了成功经验,随后的下派扶贫干部信心倍增。2007年,云南高院牵头与省地矿局共同出资130万元,在新华乡兴建了紫薇希望小学;2013年,云南高院再次筹资80万元,建成配套学生宿舍楼,让每一个住校学生拥有了一张自己的小床,三四个孩子挤在不足一米宽的小床上入眠的日子彻底成为历史。

  “3+3”美丽法治乡村扶贫计划

  如果说捐资助教是法院“老一代”扶贫工作的切入方向,经过20年的对口帮扶,尤其在高院的帮扶下三岔河乡、新华乡已经先后脱贫,甩掉贫困帽子后,现如今,夯实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云南高院党组在扶贫路上的主攻方向。

  2016年,云南高院再次选送15名干警入住凤庆县郭大寨乡对口扶贫;院机关各部门先后分30余次到郭大寨和挂包户家中进行主动对接和实地走访。

  云南高院副院长滕鹏楚兼任机关党委书记,他先后4次来到郭大寨,带领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完善建档立卡资料,精准扶贫做到了底子清、贫因清、帮扶思路清、施策靶向清。

  云南高院为郭大寨贫困村量身打造了“3+3”美丽法治乡村扶贫计划,前一个“3”即扶贫点经济发展扶持、乡村法治体系建设、文化水平促进,后一个“3”为提升美丽乡村水准的三项具体措施:建设垃圾焚烧炉、建设卫生厕所、建设太阳能路灯。

  从2015年9月云南高院“转战”郭大寨3个贫困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如今,昔日里贫困的山村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为帮助村民实现照明工程,云南高院拨付资金36万元注入村民们的自筹经费当中,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高院挤出办公经费150万元,用于贫困村卫生厕所建设和垃圾焚烧炉建设;在“挂包帮”“转走访”改变机关作风活动中,高院干警积极捐款37.4万元,把捐款作为贫困村民救急救命之用,继续编织着村寨、村民,法院、法官这条传承情谊的纽带。
责任编辑:周利航